[发明专利]基于非相干光的反馈式AMI能量注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7940.X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8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宋勇;郝群;胡蓝心;曹杰;张开宇;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B19/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相干光 反馈 ami 能量 注入 装置 | ||
1.基于非相干光的反馈式AMI能量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相干光源(1)、滤光片(2)、可变光阑(3)、会聚透镜(4)、光电转换器(7)、温度传感器(8)、测控模块(9);非相干光源(1)依次通过滤光片(2)、可变光阑(3)、会聚透镜(4)后,经由皮肤层传给光电转换模块;测控模块(9)与光电转换器(7)和可变光阑(3)相连;滤光片(2)、可变光阑(3)、会聚透镜(4)之间连接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调节;温度传感器(8)位于可变光阑(3)外围遮盖物的下方,以防止非相干光源(1)直接照射,它与会聚透镜(4)不接触,以保证准确感知皮肤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相干光的反馈式AMI能量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2)、与会聚透镜(4)之间连接的距离不大于2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相干光的反馈式AMI能量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非相干光源(1)输出非相干光;或直接采用日光辐射作为非相干光;非相干光入射至下方的滤光片(2);滤光片(2)滤除不适合在人体内传输的光谱;滤光后的非相干光入射至下方的可变光阑(3);
第二步:在测控模块(9)的控制下,可变光阑(3)对入射的非相干光能量及持续照射时间进行实时控制;通过可变光阑(3)的非相干光入射至下方的会聚透镜(4);
第三步:会聚透镜(4)对入射的非相干光进行会聚;会聚后的非相干光入射至人体表皮和真皮以及皮下组织,到达光电转换模块;
第四步:温度传感器(8)实时测量AMI上方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同时,测控模块(9)实时采集温度传感器(8)的测量结果,依据人体皮肤温度变化与体内光热效应之间的量化关系,实时控制光阑的大小;当体内AMI电池容量达到饱和时,人体局部组织温度上升至阈值,则关闭可变光阑(3),AMI能量的注入过程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79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榨油机
- 下一篇:一种轮胎胎面接头的压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