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信通知短信的发送方法和GC 网关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68533.0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6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文旭桦;杜春生;王军;叶银法;兰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W4/14;H04W8/02;H04W88/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宝海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信 通知 短信 发送 方法 gc 网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信国际漫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彩信通知短信的发送方法和GC(G网/C网)网关。
背景技术
彩信中心是指利用网络将彩信发送给用户的系统平台。当彩信中心有相应的彩信向用户发送时,需要以短信方式通知用户,该短信内容包含了彩信的下载地址(如位置URL(Unified Resource Location,统一资源标识符))及其他相关信息,该短信称为彩信通知短信。彩信中心将彩信通知短信准确的推送到接收用户的终端上称为PUSH(推送)过程,是彩信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移动网络彩信通知短信的封装格式不同。当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运营商的用户漫游至GSM(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时,GC网关需要进行短信格式的转换方能让用户正确接收。但目前CDMA运营商向漫游至GSM网络的双模用户发送彩信通知短信时,GC网关将该通知短信当按照正常的短信转换流程进行转换,漫游用户的终端无法识别出接收到的是一条彩信通知短信,并进行后续提取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并因此针对所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彩信通知短信发送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彩信通知短信的发送方法, 包括:GC网关接收来自C网(CDMA网络)短信中心的短信,根据Teleservice-id=650002判断所述短信为C网彩信通知短信;所述GC网关将所述C网彩信通知短信转换为G网(GSM网络)彩信通知短信,其中,通过字段映射和自行赋值生成所述G网彩信通知短信的UDH;所述GC网关将所述G网彩信通知短信的TP-UDHI置位,将TP-DCS置为0xF5;所述GC网关将所述G网彩信通知短信发送到在GSM网络的漫游双模终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所述C网短信中心收到所述C网彩信通知短信,查询到用户登记在所述GC网关上,向所述GC网关转发所述C网彩信通知。
可选地,通过TP-UDHI及信息端口号共同标识所述G网彩信通知短信,彩信相关信息填写在所述G网彩信通知短信的TP-UD中。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所述GC网关把分拆到多条C网彩信通知短信中的彩信信息重新组合,分拆填充到一条或者多条G网彩信通知短信中。
可选地,G网彩信通知短信TP_UD的UDH中部分字段与所述C网彩信通知短信的字段映射包括:
高位目的端口字段由C网彩信通知消息的高位目的端口字段直接映射;
低位目的端口字段由C网彩信通知消息的低位目的端口字段直接映射;
高位源端口字段由C网彩信通知短信的高位源端口字段直接映射;
低位源端口字段由C网彩信通知短信的低位源端口字段直接映射;
消息标识字段由C网彩信通知MESSAGE_ID字段直接映射;
消息的总分段数字段,作为短信通知总条数,由C网彩信通知TOTAL_SEGMENTS直接映射;
分段数字段为C网彩信通知SEGMENT_NUMBER数值+1;
用户数据字段填入C网彩信通知短信的WDP Datagram;
G网彩信短信通知UDH中自行赋值的字段有:
用户数据头的总长度字段赋值12,当彩信通知短信仅有1条时,赋值6;
UDH IE标识:端口数字段赋值5;
UDH端口数IE长度字段赋值4;
UDH IE标识:SAR字段赋值0;
UDH SAR IE长度字段赋值4。
可选地,当GSM彩信通知短信仅有1条时:用户数据头的总长度字段为6,省略以下字段:消息标识;消息的总分段数;分段数;UDH IE标识:SAR;UDH SAR IE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85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