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贴片射频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0309.5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2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邹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志荣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底座贴片射频天线,应用于需要低频唤醒信号传输的场合,比如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智能人员或物体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贴片射频天线主要应用于当今电子技术领域需要用到低频唤醒信号传输的领域,比如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智能开门系统,智能人员或物体定位系统等,并且各种领域对此类产品的尺寸大小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针对不同的领域需要设计不同尺寸的贴片射频天线。
目前市场上的贴片射频天线,采用整体式底座,底座的尺寸和底座上焊盘的位置是不可调整的,一种底座规格只能生产一种尺寸规格的贴片射频天线,生产不同尺寸的贴片射频天线就需每次重新设计底座及重新制作底座模具,导致成本升高以及开发时间加长;同时由于底座一般采用塑料且底座较薄,整体式底座受力后容易变形,底座上焊盘的平面度很难保证,无法达到相关行业的使用标准。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已经严重制约了像汽车无钥匙进入系统和物联网等需要低频唤醒信号传输领域向更高水平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品尺寸容易调整的,平面度能够保证的分布式底座贴片射频天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底座贴片射频天线,包括:磁芯1;还包括:分别固定在该磁芯1的四个端角上的底座2;各底座2为独立元件。
磁芯1呈工字型,在该磁芯1上设有用于绕制X轴线圈3的X轴绕线槽8,用于绕制Y轴线圈4的Y轴绕线槽9,其中,X、Y轴线圈的绕制方向垂直交叉;磁芯1的四个端角上设有弧形槽10,一Z轴线圈5绕设于各弧形槽10上,且该Z轴线圈5的绕制方向同时与所述X、Y轴线圈垂直。
塑料的底座2上设有底座卡槽13,磁芯1四角底面分别与四个底座卡槽13通过胶水粘合,磁芯1的顶部和四侧面设有一个外壳6,其顶部内侧面涂覆胶水后与磁芯1粘接,四个底座2上分别设有两个针脚11,其中有三个底座2上的共六个针脚11分别与所述X、Y和Z轴线圈各自的两个引线端相连,另一个底座2上的两个针脚11闲置。底座2上设有两个或四个底座小孔7。每个底座2的底面相隔设有两个长方形的底座SMD焊盘12,其中六个焊盘与上述三个底座2上对应的六个相邻的针脚11相连,另一对焊盘12闲置。底座2上设有焊盘引脚1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的技术效果是:
(1)不同应用领域针对贴片射频天线提出不同尺寸的要求,采用本发明分布式底座贴片射频天线,只需设计出不同尺寸的磁芯与原有的底座配合即可制作出不同尺寸的贴片射频天线,无需重新设计底座,产品适应性强,减少了产品开发的成本,节省了开发时间;
(2)相比整体式底座所有焊盘布置在一个塑料底座平面内,受力后塑料底座变形,无法保证所有焊盘的平面度要求。采用独特的分布式底座设计,使得底座上焊盘的平面度要求由磁芯四角端脚底面的平面度来保证,由于磁芯不易变形且端脚底面平面度高,所以焊盘平面度一致性高于市场上传统的产品;
(3)传统贴片射频天线的磁芯上未布置绕线槽,线圈绕在磁芯外围,贴片射频天线体积较大。本申请中线圈绕在磁芯的绕线槽内,使得贴片射频天线体积减小,更适合布置在狭小空间内;
(4)本发明采用分布式底座,可以有效解决一体式底座易变形,底面八个贴片的平面度很难保证的问题,降低了底座在生产加工时的难度,使产品的平面度能够100%合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布式底座贴片射频天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布式底座贴片射频天线的内部结构图一;
图3是本发明的分布式底座贴片射频天线的内部结构图二;
图4是本发明的分布式底座贴片射频天线的内部结构图三;
图5是本发明的分布式底座贴片射频天线的底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中的分布式底座贴片射频天线包括:磁芯1,分别固定在该磁芯1的四个端角上的底座2;各底座2为独立元件。
磁芯1呈工字型,在该磁芯1上设有用于绕制X轴线圈3的X轴绕线槽8,用于绕制Y轴线圈4的Y轴绕线槽9,其中,X、Y轴线圈的绕制方向垂直交叉;磁芯1的四个端角上设有弧形槽10,一Z轴线圈5绕设于各弧形槽10上,且该Z轴线圈5的绕制方向同时与所述X、Y轴线圈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志荣,未经邹志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0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成像盒芯片的修复方法
- 下一篇:线放电加工用的电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