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燃气表抄表和阀门控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0615.9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9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林路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鸿凌机电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23/04 | 分类号: | G08C23/0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5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燃气 表抄表 阀门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燃气表抄表和阀门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日常做饭用的燃料已经从木柴、煤等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的常规能源转变为使用天然气和煤气,甚至是电等清洁能源了。在这里燃气表就要发挥其作用了,有了它的自动累计功能,使得那些使用天然气或管道煤气的人家,可以方便地知道用了多少气,以便能按照每月消耗燃气的立方米数缴费。在收费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燃气表进行抄表,工作人员需要到每一个燃气表处进行抄表,不仅浪费时间,工作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远程控制的新型的燃气表抄表和阀门控制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燃气表抄表和阀门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计算机、集中抄表和远传阀控燃气表,所述的计算机内有GPRS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的远传阀控燃气表包括有仪表计度器、印刷电路板、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光电汇总管和数据处理模块,在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一面上安装5个红外发射管,在另一面上安装有5个红外接收管,当需要抄表时,由所述的计算机给集中抄表发送指令,集中抄表给所述印刷电路板供电,所述的红外发射管发光,穿过仪表计度器后被红外接收管接收,仪表计度器的字轮上有槽的地方能透光,产生电信号,无槽的地方不透光,不产生电信号,光照到的红外接收管代表1,光照不到的红外接收管代表0,5个红外接收管实现5位编码,用20组编码分别代表仪表计度器的字轮上的0至9的十个数字和0至9中的进位状态,5位编码信号经光电汇总板进行汇总,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和组合,得到与仪表计度器的字轮位置相对应的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传给集中抄表,再传到计算机上,实现计算机的远程抄表;当需要开关远传阀控燃气表阀门时,由计算机给集中抄表发送“打开电源”指令,集中抄表接收指令,给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瞬间供电,读出远传阀控燃气表的控制阀的状态,再通过计算机发“开阀”或“关阀”指令使控制阀打开或关闭,实现远程控制开关阀。
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有单片机、存储器、阀控电路、防雷电路和接口电路,所述的接口电路可为RS485通讯接口、M-BUS通讯接口或无线接口。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将传统的人工抄表和对表具的管理升级为远传自动抄表系统和远程控制燃气表内阀门,通过对通信、软件、单片机数据处理、自动控制、光电转换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开创了一种全新应用模式,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原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燃气表抄表和阀门控制的方法,包括有计算机1、集中抄表2和远传阀控燃气表3,所述的计算机1内有GPRS无线通讯模块4,所述的远传阀控燃气表3包括有仪表计度器、印刷电路板、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光电汇总管和数据处理模块,在所述的印刷电路板的一面上安装5个红外发射管,在另一面上安装有5个红外接收管,当需要抄表时,由所述的计算机1给集中抄表2发送指令,集中抄表2给所述印刷电路板供电,所述的红外发射管发光,穿过仪表计度器后被红外接收管接收,仪表计度器的字轮上有槽的地方能透光,产生电信号,无槽的地方不透光,不产生电信号,光照到的红外接收管代表1,光照不到的红外接收管代表0,5个红外接收管实现5位编码,用20组编码分别代表仪表计度器的字轮上的0至9的十个数字和0至9中的进位状态,5位编码信号经光电汇总板进行汇总,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和组合,得到与仪表计度器的字轮位置相对应的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传给集中抄表,再传到计算机1上,实现计算机1的远程抄表;当需要开关远传阀控燃气表3阀门时,由计算机1给集中抄表2发送“打开电源”指令,集中抄表2接收指令,给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瞬间供电,读出远传阀控燃气表3的控制阀的状态,再通过计算机1发“开阀”或“关阀”指令使控制阀打开或关闭,实现远程控制开关阀。
所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有单片机、存储器、阀控电路、防雷电路和接口电路,所述的接口电路可为RS485通讯接口、M-BUS通讯接口或无线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鸿凌机电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鸿凌机电仪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0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