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乙酸甲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1440.3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6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倪友明;朱文良;刘红超;刘勇;刘中民;孟霜鹤;李利娜;刘世平;周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69/14 | 分类号: | C07C69/14;C07C67/37;B01J31/2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旭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乙酸 方法 | ||
1.一种制备乙酸甲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芳香胺、二甲醚、一氧化碳以及任选的氢气的原料气通过载有氢型丝光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器,在反应温度150~320℃、反应压力0.1~8MPa、气体体积空速500~10000h-1下反应,制备乙酸甲酯;
其中所述氢型丝光沸石分子筛催化剂为芳香胺吸附的氢型丝光沸石分子筛催化剂;
所述原料气中一氧化碳与二甲醚的摩尔比为1∶1~45∶1,芳香胺与二甲醚的摩尔比为0.00001∶1~0.2∶1,氢气与二甲醚的摩尔比为0∶1~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气中芳香胺与二甲醚的摩尔比为0.0001∶1~0.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胺吸附的氢型丝光沸石分子筛催化剂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的:
将氢型丝光沸石填装在反应器内,在90~420℃,优选160~320℃的吸附温度下通入芳香胺与一氧化碳、氢气、空气、氮气、氦气或氩气或它们两种或多种的混合气,吸附0.5~48小时,然后在该温度下用一氧化碳、氢气、空气、氮气、氦气或氩气或它们两种或多种的混合气吹扫0.5~6小时,即得到芳香胺吸附的氢型丝光沸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型丝光沸石分子筛催化剂的硅铝原子比为4∶1~6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香胺为苯胺或苯胺取代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苯胺取代物为苯环上五个H和胺基中的两个H共七个H中的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七个独立地被选自F、Cl、Br、I、CH3、CF3或CH3CH2中的取代基所取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吸附的芳香胺与所述原料气中的芳香胺是相同的,或者是不同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催化剂中吸附的芳香胺为苯胺 或4-甲基苯胺;所述原料气中的芳香胺为苯胺或4-甲基苯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原料气中的芳香胺是新鲜加入的芳香胺,或是产物分离过程中所得芳香胺的循环利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是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移动床反应器或流化床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14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