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温室大棚温度循环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2205.8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6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应保;吴文明;黄永森;杨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应保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温室 大棚 温度 循环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温室大棚温度循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温室大棚温度调控采用水帘墙降温技术和空调制冷技术,不管是采用水帘墙降温技术和空调制冷技术,其冷热气的排放均是朝下排放,即将冷热排放口安装在温室大棚的顶端,虽然采用这种排放结构比较简单,但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之处,如果安装在温室大棚的喷管会遮挡过植物的阳光,另外由于很多大棚在白天有阳光时,需要将大棚顶端掀开以方便日照,这样安装在温室大棚的喷管会影响大棚顶端薄膜的使用,另外由于大棚顶端至植物叶面也存在一定距离,这部分距离会消耗一部分能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植物温室栽培温控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温室大棚温度循环控制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高效温室大棚温度循环控制系统包括一冷热空气循环分布机,冷热空气循环分布机出气端连接一可调式地面送风管,在所述的可调式地面送风管上分布有若干排风口,冷热空气循环分布机吹出的冷气或者热气通过排风口排出,在冷热空气循环分布机的进气端连接一可调式高位回风管,可调式高位回风管可吸收温室大棚内的冷热气,所述的可调式高位回风管、可调式地面送风管和冷热空气循环分布机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冷热空气循环系统。
所述的排风口在可调式地面送风管的分布结构为从前端至末端逐次增加密度,排风口的孔径分布也逐次增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效温室大棚温度循环控制系统采用从地面往上送风方式,高低可调上回风空气流动原理,该空气流动原理特点在于可根据用户所需冷暖空气覆盖范围及覆盖高度,避免了冷暖空气在农作物所需的范围外及四周空间全面扩散,该冷暖空气分布循环机形成了高效均匀送风及强行回风的气流效果,凸显了可使冷热空气流动层在所需范围内合理均匀分布,从而实现既环保又节能的最佳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高效温室大棚温度循环控制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高效温室大棚温度循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高效温室大棚温度循环控制系统包括冷热空气循环分布机10,冷热空气循环分布机10出气端连接一可调式地面送风管20,在可调式地面送风管20上分布有若干排风口21,冷热空气循环分布机10吹出的冷气或者热气通过排风口21排出,排风口21在可调式地面送风管20的分布结构为从前端至末端逐次增加密度,而且排风口21的孔径也逐次增大,这样从排风口21的排风量也从可调式地面送风管20的前端至末端逐次增大。
如图1所示,在冷热空气循环分布机10的进气端连接一可调式高位回风管30,可调式高位回风管30上端设有一吸风口31,吸风口31的高度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吸风口31的高度一般比植物的顶端略高一些,可调式高位回风管30下端为出风口32,从吸风口31吸进的风可从出风口32排出。
如图1所示,在实际工作中,可调式地面送风管20一般埋在地下或者半埋在地面,而排风口21则露出地面,可调式高位回风管30的吸风口31调整至植物顶端略高点位置处,从冷热空气循环分布机10排出的冷气或者热气经过可调式地面送风管20的排风口21排出后,再经过可调式高位回风管30的吸风口31进行吸回,由于在,可调式高位回风管30的吸风口31与可调式地面送风管20的排风口21之间形成了一个冷暖空气覆盖范围,而这个冷暖空气覆盖范围正是植物吸收和接触所在的位置,因此可以让植物充分完全的处于冷暖空气覆盖范围之内,避免了冷气或暖气的大范围扩散,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工作,达到最佳状态。
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高效温室大棚温度循环控制系统采用从地面往上送风方式,高低可调上回风空气流动原理,该空气流动原理特点在于可根据用户所需冷暖空气覆盖范围及覆盖高度,避免了冷暖空气在农作物所需的范围外及四周空间全面扩散,该冷暖空气分布循环机形成了高效均匀送风及强行回风的气流效果,凸显了可使冷热空气流动层在所需范围内合理均匀分布,从而实现既环保又节能的最佳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应保,未经陈应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22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