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式节温器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2631.1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5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池海波;黄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世德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F01P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强;杨东明 |
地址: | 2016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控式节温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度调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控式节温器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节温器总成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汽车的冷却系统中,通过节温器的开闭,来使冷却液分别流经大循环或者小循环,最终达到冷天发动机快速升温或者热天发动机快速散热的目的。
现有技术的节温器一般都是蜡式节温器。例如,授权公告号CN201943796U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蜡式节温器1。如图1所示,该蜡式节温器1包括一盖体11、一推杆12、一主阀门13、一主弹簧14、一蜡式感应体15、一支架16、一副弹簧17、一副阀门18、一密封件19、一上盖110、一密封圈111、一膜片112和一底座113。在低温情况下,蜡式感应体15中的石蜡呈固态,主阀门13完全关闭,旁道通阀完全开启,由汽缸盖出来的冷却液经旁通管直接进入水泵(也称小循环)。在高温情况下,如图1-2所示,蜡式感应体15中的石蜡逐渐变成液态,体积随之增大,迫使膜片112产生变形,从而对推杆12施加向上推力,由于推杆12的上端固定,故推杆12对膜片112及蜡式感应体15产生向下的反推力,克服主弹簧14的张力,主阀门13的开度变大,而副阀门18的开度逐渐变小。
上述蜡式节温器具有以下问题:第一、结构复杂,蜡式节温器需要多个机械部件协调完成功能,因而结构较为复杂;第二、无法连续调控温度,蜡式感应体基于物理的熔化和凝固特性,仅具有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不能够渐变地开启和控制流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蜡式节温器的结构复杂和无法连续调控温度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控式节温器总成,该电控式节温器总成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也能够连续调控温度。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控式节温器总成,用于控制流经一发动机的流体的流量,其特点在于,该电控式节温器总成包括一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腔体、一温度传感器和一液体泵,该液体泵设置于该腔体内,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该腔体的壁面上,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该腔体内流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输送至一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基于该温度信号控制该液体泵的流量。
较佳地,该腔体的壁面上设置有一传感器槽,该温度传感器通过一密封圈嵌设于该传感器槽。
较佳地,该腔体的壁面上设置有一通线孔,该液体泵的线缆通过一密封圈由该通线孔引出。
较佳地,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该液体泵的上游端。
较佳地,该腔体的壁面上近邻该液体泵处设置有一液体泵装卸口,该液体泵装卸口处螺合有一罩盖。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使用该温度传感器和该液体泵,该电控式节温器总成能够实时地检测流体的温度并且进行连续地调控。另外,该电控式节温器总成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蜡式节温器的剖视图。
图2为现有的蜡式节温器的开启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控式节温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控式节温器总成的使用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的蜡式节温器:1
盖体:11 推杆:12
主阀门:13 主弹簧:14
蜡式感应体:15 支架:16
副弹簧:17 副阀门:18
密封件:19 上盖:110
密封圈:111 膜片:112
底座:113
本实施例的电控式节温器总成:2
进液口:21 温度传感器:22
控制器:23 液体泵:24
出液口:25 液体泵装卸口:26
罩盖:27 螺栓:28
密封圈:221 传感器槽:222
线缆:241 通线孔:242
汽车水箱:3 发动机冷却管: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世德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世德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2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轮自卸车前桥
- 下一篇:用于制造NEP抑制剂的中间体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