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频分析辅助手动对焦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2790.1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7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08;H04N7/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频 分析 辅助 手动 对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频分析辅助手动对焦方法,属于数字视频监控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监控行业中的各种安装手动对焦镜头的各类视频采集设备中,在设备安装调试时,对于视频的对焦都是采取调试人员观察画面的同时对镜头进行调整。由于人为因数影响,导致对焦区域不定或者对焦对象不清楚的情况,导致最终成像效果较差,不能满足高清视频采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手动调焦镜头在设备上应用时对焦准确度的问题,提供一种视频分析辅助手动对焦方式,利用视频设备本身的系统硬件处理资源,在软件上增加视频分析功能,以图像边缘锐度分析为主要技术手段,将最佳的对焦状态指示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设图像采集设备达到最佳的对焦效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较多的人为因数引起的对焦偏差,做到半自动的对焦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视频分析辅助手动对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通过模式选择进入对焦工作模式;
2) 对焦区域范围设置;
3) 在对焦区域设置范围内对图像进行边缘锐度分析并数字化;
4) 将边缘锐度分析并数字化的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对焦准确;
5) 在对焦准确的时候在操作界面给出对焦准确的提示。
在本发明中,对焦模式和正常工作模式是分开,由用户进行设置,通过软件进行判断是否进入对焦工作模式,在操作界面上,设定对焦模式和工作模式的选择控制开关。在系统处理中检测用户设置的工作状态是否为对焦模式,如果不是对焦模式,则进入到正常工作模式中执行正常的工作,系统不增加额外的资源开销。如果是对焦模式,则系统进入对焦模式进行视频分析辅助对焦。
在本发明中,当进入对焦模式时,用户可以通过视频界面来设置需要准确对焦的区域,以便对该设定区域进行视频分析和判定。通过用户在视频画面上的画框选择对焦区域或者范围,系统后期针对选取范围的图片进行分析,这样即能明确用户的对焦区域,又减少于在后期视频图片分析过程中的处理数据量,利于更加快速准确的分析和处理。
在用户设定的视频图像对焦区域内,用户在操作镜头对焦的过程中将实时的图像的边缘锐度分析并数字归一化处理,再与设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在设定的标准值范围内。
一般而言,系统设定的标准值为0~100的区域,将对焦准确区域定为80~100范围内。实时视频图像锐度归一化处理的标准按照0~100进行处理,当处理后的值在进入80~100区域内的时候,在操作界面上提示对焦成功的指示标志,如果不是,则返回继续提取用户重新对焦后的图像进行分析判定;如果判断边缘锐度分析并数字化处理的值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判定为对焦成功,同时输出提示性息反馈给用户。
最后流程返回继续检测系统工作模式。用户在得到对焦成功的提示后就可以将系统的设置为正常工作模式,这样整个设备就进入精确对焦后的正常工作模式工作。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 是本发明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在系统处理中检测用户设置的工作状态是否为对焦模式,如果不是对焦模式,则进入到正常工作模式中执行正常的工作,系统不增加额外的资源开销。如果是对焦模式,则系统进入对焦模式进行视频分析辅助对焦。
在用户设定的视频图像对焦区域内,用户在操作镜头对焦的过程中将实时的图像的边缘锐度分析并数字化处理,再与设定的标准值0-100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在对焦准确区域80-100内,如果不是,则返回继续提取用户重新对焦后的图像进行分析判定;如果判断边缘锐度分析并数字化处理的值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判定为对焦成功,同时输出提示性息反馈给用户。
最后流程返回继续检测系统工作模式。用户在得到对焦成功的提示后就可以将系统的设置为正常工作模式,这样整个设备就进入精确对焦后的正常工作模式工作。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27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拍照装置
- 下一篇:一种NAT实现系统、方法及Openflow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