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2954.0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5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房卫东;熊勇;单联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W24/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网络 架构 端到端时延 测量方法 系统 | ||
1.一种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所述融合网络至少包括两个不同制式的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网络中的基站通过接口接入核心网或骨干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设置第一硬件测试装置和第二硬件测试装置;在第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中设置第三硬件测试装置,每一个硬件测试装置都连接一个GPS接收器,所述GPS接收器与提供同步时钟的地球同步卫星相连;
所述第一硬件测试装置生成并发送测试数据流;
所述第一硬件测试装置所在小区的基站在收到测试数据流后,在将所述测试数据流传输到核心网或骨干网的同时将所述测试数据流映射到第二硬件测试装置,所述第二硬件测试装置获得所述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转发延时;
所述测试数据流量在传输到所述第三硬件测试装置所在小区的基站的同时将所述测试数据流映射到第三硬件测试装置,所述第三硬件测试装置获得所述核心网或骨干网的传输延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所述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中应用子网络的传输延时的方法,具体为:
第一硬件测试装置生成测试数据流后,经所述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子网络的传输到达所述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节点网关,所述节点网关在发送测试数据流到所述述第一硬件测试装置所在小区的基站的同时将测试数据流映射到第四硬件测试装置,所述第四硬件测试装置获得所述应用子网络的传输延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子网络包括:WSN、Ad Hoc、Access Network。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量所述第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转发延时的方法,具体为:
第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中第三硬件测试装置所在小区的基站将所述测试数据流发送到所述第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接入点;所述接入点在将所述测试数据流传输给用户的同时,将所述测试数据流映射到所述第五硬件测试装置,所述第五硬件测试装置获得所述第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转发延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和所述第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包括CDMA、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TD-LTE。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件测试装置生成的测试数据流为模拟语音、Internet浏览、视频业务、收发电子邮件或文件传输产生的数据流。
7.一种融合网络架构下的端到端时延测量系统,所述融合网络至少包括两个不同制式的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网络中的基站通过接口接入核心网或骨干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测量系统包括多个用于标记流量时间戳的硬件测试装置,每一个所述硬件测试装置连接有一个GPS接收器,所述GPS接收器与提供同步时钟的地球同步卫星相连;多个所述硬件测试装置具体为:
设置在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中的:
第一硬件测试装置,用于生成并发送测试数据流;
第二硬件测试装置,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转发延时;
设置在所述第一硬件测试装置所在小区的基站,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硬件测试装置发送的测试数据流;所述基站将所述测试数据流传输到核心网或骨干网的同时将所述测试数据流映射到第二硬件测试装置,所述第二硬件测试装置获得所述第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的转发延时;
设置在第二宽带移动通信网络中的:
第三硬件测试装置,用于获得所述核心网或骨干网的传输延时;
设置在所述第三硬件测试装置所在小区的基站,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或骨干网传输的测试数据流;所述测试数据流量在传输到所述基站的同时将所述测试数据流映射到第三硬件测试装置,所述第三硬件测试装置获得所述核心网或骨干网的传输延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未经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295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