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二极管用橙黄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4859.4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凤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凤兰 |
主分类号: | C09K11/86 | 分类号: | C09K11/86;H01L3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二极 管用 橙黄色 荧光粉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级管用橙黄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该荧光粉可以被紫外和蓝光芯片直接激发,发出峰值波长为570nm-580nm,主波长为580nm-590nm的橙黄色光谱,可应用于室内LED暖色照明。
背景技术
传统LED荧光粉配合蓝光或紫外芯片复合发出白光,由于荧光粉多为黄绿色YAG荧光粉,虽然具有较高的半波宽,但是由于红色光谱的缺失,导致了显色指数过低,不能直接应用于室内LED暖色照明。为了克服这一弊端,现有的室内暖光LED用荧光粉,多是采用与绿色和红色LED荧光粉配合使用,明显的提高了产品的显色性,但是却导致了成品发光效率低下的问题产生,同事发光效率低下也导致了更多的能量转化成热能,加剧了LED元器件因发热导致的寿命降低。
如果可以在现有YAG荧光粉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可以有效的覆盖红色发光区间、发光效率高的LED用荧光粉,势必会引起室内暖光照明的一场革命。
处于以上原因,通过在传统YAG黄绿色荧光粉的配方上进行改进,制备出了一种LED用YAG体系橙黄色荧光粉。
其主要优点是:拥有较好的主波长和峰值波长,并且由于是在YAG荧光粉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具有发光效率高,较高的半波宽与性能稳定的优点,可以直接与紫外或蓝光芯片结合发出白光,也可以在与YAG荧光粉充分混合的基础上与紫外和蓝光芯片结合发出白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级管用橙黄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应用,本方法制备出的荧光粉是在传统YAG荧光粉配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用橙黄色荧光粉,其可以有效应用于与紫外和蓝光芯片配合发出暖白光,或与传统YAG黄绿色荧光粉混合后与紫外和蓝光芯片配合发出白光,其光学参数可以通过本发明涉及荧光粉的含量进行调节。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发光二级管用橙黄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该荧光粉的化学式为:(Y3-x-y,Rx)Al5O12-k/2Fk:Cey,其中R是Ba、Gd、Tb中的一种或多种,F-离子通过氟化物引入,其中阳离子为Ba、Al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中0.05≤X≤0.2, 0.15≤y≤0.4,0.3≤K≤1.2,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选择上述化学式中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为原料,按照化学式组分进行质量称取,对称取后的各组分进行初步混合,放入行星式球磨机进行球磨,设置球磨时间为24小时;将混合好的粉料取出后放入干燥箱,设置温度为110℃进行烘干,烘干时间为8小即制备出烧结前半成品;将烧结前半成品放置入刚玉坩埚中,采用箱式气氛炉进行烧结,设置温度为1400℃-1600℃,保温时间为8小时,烧结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制成半成品;对半成品进行筛分处理,即可得到所需的LED橙黄色荧光粉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中R是Ba、Gd、Tb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中F-离子由氟化物引入,其中阳离子为Ba2+、Al3+中的一种或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0.05≤X≤0.2,0.15≤y≤0.4,0.3≤K≤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需要对原料进行24小时球磨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烧结温度为1400℃-1600℃之间。
7.本发明制备的荧光粉可以被紫外和蓝光直接激发,发出峰值波长为570nm-580nm,主波长为580nm-590nm的橙黄色光谱。
8.本发明制备的荧光粉用紫外和蓝光芯片进行封装,可以制备暖白光LED照明体系所需的照明产品。
9.本发明制备的荧光粉可以与传统黄色YAG荧光粉混合后,用紫外和蓝光芯片进行封装,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荧光粉的色温、色坐标等光学参数,制备出不同需求的白光LED照明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例2的激发光谱图。
图2为实例2的发射光谱图。
图3为市售YAG荧光粉与实例2发射光谱对比图。
图4为实例5、6、7、9不同配方的发射光谱对比图。
图5为实例3、4、8、的发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凤兰,未经王凤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48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