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多菌种降解多酚污染物的协同作用及研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5473.5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贾晓强;周征西;闻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C12R1/38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菌种 降解 污染物 协同 作用 研究 方法 | ||
1.一种采用多菌种降解多酚污染物协同作用的研究方法,其特征是将铜绿假单胞菌GIMT1.074、鞘氨醇杆菌CICC 23249或苍白杆菌BJS2三种菌株单独或两种或三只混合成菌悬液,接种到含不同浓度的苯酚、间甲酚和4-氯酚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根据不同时间取出部分培养液,测量培养液中苯酚、间甲酚和4-氯酚的浓度,确定不同时刻的降解率,以及测量培养液中的细胞浓度考察不同细胞的生长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菌悬液分别为七组:
第一组:最终OD600值为0.1的铜绿假单胞菌GIMT1.074;
第二组:最终OD600值为0.1的鞘氨醇杆菌CICC 23249;
第三组:最终OD600值为0.1的苍白杆菌BJS2;
第四组:最终OD600值分别为0.1的铜绿假单胞菌GIMT1.074和鞘氨醇杆菌CICC23249;
第五组:最终OD600值分别为0.1的铜绿假单胞菌GIMT1.074和苍白杆菌BJS2;
第六组:最终OD600值分别为0.1的鞘氨醇杆菌CICC 23249以及苍白杆菌BJS2;
第七组:最终OD600值分别为0.1的铜绿假单胞菌GIMT1.074、鞘氨醇杆菌CICC 23249以及苍白杆菌BJS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无机盐培养基的配方是:500mg(NH4)2SO4,200mg KH2PO4,100mg MgSO4,800mg Na2HPO4·12H2O,痕量元素母液10mL和1000mL H2O。
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痕量元素母液成分如下:0.4g MnSO4·4H2O,0.4g ZnSO4·7H2O,0.1g Na2MoO4·2H2O,0.1g CuSO4·5H2O,1.0g CaCl2,10.0g Na2SO4,2.0g FeSO4·7H2O,0.5mL H2SO4,2.0g NaOH,12.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H2O 1000m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培养条件是:将不同组的菌悬液分别接种到含初始苯酚浓度为200mg/L、初始4-氯酚浓度为100mg/L和初始间甲酚浓度为100mg/L的50mL无机盐培养液的250mL三角瓶中;酚类灭菌经过0.22μm膜过滤,其他试剂和培养基灭菌在115℃下进行30min;在30℃的恒温下、200rpm的恒定转速下的摇床中进行培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培养液取出方式是:每隔6小时取出5mL的培养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量剩余的苯酚、间甲酚和4-氯酚的浓度;同时测量培养液中的细胞浓度,测量方法是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吸收峰为600nm的条件下测量其OD600的数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确定培养液中苯酚、间甲酚和4-氯酚降解率所采用的计算公式是:
底物降解率(%)=(初始底物浓度-剩余底物浓度)/初始底物浓度×100%
8.采用多菌种降解多酚污染物的协同作用,其特征是协同作用如下:
(一)铜绿假单胞菌GIMT1.074具有快速降解苯酚、间甲酚和4-氯酚的能力,在23h内可以将这三种酚类得混合物降解完全;
(二)鞘氨醇杆菌CICC 23249在28h内可以将苯酚、4-氯酚和间甲酚三混合底物降解完全;
(三)苍白杆菌BJS2降解缓慢,苯酚、4-氯酚和间甲酚三混合底物都未能完全降解;
(四)鞘氨醇杆菌CICC 23249不能降解4-氯酚以及4-氯酚的二元混合底物,但是对于含有这三种酚类的混合底物却能高效降解,并且菌株的生长能力高于降解力最好的铜绿假单胞菌GIMT1.074,表明苯酚的存在对鞘氨醇杆菌CICC 23249降解4-氯酚以及4-氯酚的二元混合底物具有激活和促进的作用;
(五)苍白杆菌BJS2能够降解苯酚,但是不能降解4-氯酚以及4-氯酚的二元混合底物,而且发现苍白杆菌BJS2对三种酚类得混合底物也不具有降解能力,说明了4-氯酚对苍白杆菌BJS2具有极高的毒性,抑制了苍白杆菌BJS2对苯酚和间甲酚的降解;
(六)三种酚类降解菌的协同降解作用发现混合菌对混合酚类污染物的降解能力比每一种单独菌株的降解效率和效果都要好很多,铜绿假单胞菌GIMT1.074完全降解200mg/L苯酚、100mg/L间甲酚和100mg/L 4-氯酚所需时间为24小时,而以优势菌株铜绿假单胞菌GIMT1.074、鞘细菌、苍白杆菌BJS2组成的菌群完全降解混合酚所需时间缩短为18小时,而且菌株的生物量也增加到原来最优菌株——铜绿假单胞菌GIMT1.074的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54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