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囊阀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76680.2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勇;钱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7/10 | 分类号: | F16K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04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阀门,特别涉及一种气囊阀门。
背景技术
阀门的用途非常广泛,种类繁多,它主要用于流体管路的控制,其基本功能是接通或切断管路介质的流通,保护管路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近年来阀门在石油、化工、电站、冶金、船舶、核能、宇航等方面的使用量大。
开闭频繁,却由于制造、设计、选型、维修不当,使得阀门的跑、冒、滴、漏等现象频发,尤其在我们轧钢行业冷却水系统中的通断用的阀门,通常都是使用手动的截止阀、闸阀、球阀、蝶阀等,但由于管路水质,振动等原因,这类阀门用过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阀芯腐蚀、断裂,关不断、手柄脱落,螺纹损坏等现象,严重的将直接影响到生产、设备的寿命和检修效率,造成阀门更换周期短,备件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阀门,可实现快速关闭,具有制作、维护简便,实用性强,故障率低,手动控制方便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囊阀门,其包括,阀体,两端开口,阀体外壳中部设一通孔;内胆,设置于阀体内腔,对应阀体外壳通孔设一开孔,内胆内设一气囊,气囊口对应内胆开孔;气门芯,设置于内胆内气囊口,气门芯上部自所述阀体外壳通孔伸出阀体;气门芯包括,外壳,管体结构,其上端部设带气管接头的通气帽;外壳上部两侧对称设安装通孔,外壳内壁下部凸设台阶,台阶下的外壳内壁还凹设弧面;门芯,自外壳底部插入外壳内腔,门芯包括底板及底板上的门芯体;所述的门芯体为柱形,其下部外凸形成一凸台,凸台上端面为与外壳内壁下部弧面匹配的弧形,凸台外侧面沿轴向开设若干条流气槽;门芯体内轴向设与外界贯通的气道,凸台上端弧形面上方的门芯体径向开设若干对应流气槽、并与气道贯通的气孔;门芯头,安装于门芯门芯体端部,门芯头轴向设与门芯体气道贯通的通孔,门芯头外端面为锥面;门芯头外径与气门芯外壳内壁匹配;弹簧,套设于门芯门芯体上,其两端分别抵靠门芯头和外壳内壁下部凸设的台阶;门芯头受弹簧作用沿外壳内壁轴向移动;放气杆,贯穿设置于所述外壳上部两侧对称设置的安装通孔,放气杆位于所述气门芯外壳内的杆身上设与门芯头锥面匹配的斜锲体;放气杆位于所述气门芯外壳外的一侧杆身上设调节弹簧,并由一气杆头限位;调节弹簧另一端抵靠气门芯外壳壁;放气杆伸缩使外壳上部一侧的安装通孔成为放气孔。
进一步,所述的气门芯的外壳设外螺纹及与阀体外壳锁紧用螺母。
又,所述的内胆及气囊采用耐热、耐油、耐酸碱的弹性橡胶材料。
所述的气门芯的门芯头与门芯体螺纹连接。
另外,所述的阀体两端开口处分别安装连接法兰。
将本发明安装于流体管路系统中,通过阀门内胆中气囊的膨胀来堵塞、关闭阀门通道。
门芯是实现气囊充放气的通道,其通过下部的凸台弧面与外壳下部内壁弧面紧密结合与分开实现通气和切断,所以它的移动可以起到气体的通、关、放的作用。
将气源接在气门芯的头部,打开气源阀门,在进入气体的压力大于气门芯中弹簧时,门芯被打开,气体通过门芯孔流向气囊,使气囊膨胀,达到阻塞管路通道(即切断通道)的作用。
而当气囊阻塞通道被周边内壁限制膨胀时,气囊内的气体与外界进入的气体达到平衡时,在弹簧的作用下,门芯被关闭,这样确保了通道关闭的效果。
当必须打开管路通道时,只要在关闭气源的情况下按动放气杆,由放气杆上的斜锲体与门芯头锥面接触,门芯被打开,气囊开始收缩、加上管内流体压力的冲击、内部气体开始通过放气杆处的气门芯外壳上的放气孔即安装通孔排出,管路介质流通,通道被完全打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适用于低压流体管路中使用,其应用气囊充气膨胀原理实现堵塞管路通道、达到切断管路介质流通的目的。具有制作、维护简便,实用性强,故障率低,而且实现手动控制非常方便等优点。
本发明最大限度降低了现有阀门存在的“跑、冒、滴、漏”及各类故障的发生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在无需安装电机的情况下快速实现流体管道的完全关闭,及时切断故障源,有利于故障的及时处理。其简单、实用和快速控制的便捷性,对低压类各用途流体管路的开关控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气门芯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气门芯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66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轴车辆的混合电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