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链路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6777.3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3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91 | 分类号: | H04L12/89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谢安昆;宋志强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 负载 分担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链路聚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聚合链路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链路聚合是以太网常部署的一种技术,通过把多个物理接口汇聚成一个逻辑口,增加了链路带宽和可靠性。图1给出了现有的典型链路聚合示意图。
采用链路聚合的主要优点如下:
带宽线性增加:理论上,带宽为聚合链路组中所有链路的带宽之和;
可靠性增加:一根链路的损坏不会导致整个传输的失败;
负载分担:用户的流量被分到各个链路上进行传输;
动态配置:缺少人工配置的情况下,聚合链路组可以动态配置,链路可以动态加入聚合链路组;
结果可预测性:根据选择的算法,链路聚合配置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确定性的,例如,聚合能够独立于事件发生的顺序,聚合的结果由聚合链路组中各个链路的能力和它们的物理连接决定。
其中,负载分担一般采用HASH算法,根据报文某些字段或者进入网络设备的入端口信息,进行HASH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决定流量的物理出口。负载分担是否均匀是判断其算法优劣的标准。
目前交换机设备都支持多种负载分担算法,以满足多种业务需求。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手工检查和配置,确定最适合的负载分担算法。
现有的针对链路聚合组的负载分担算法有如下两个缺点:
一、具体到实际网络,网络管理员并不知道哪种负载分担算法可以分担地更均匀,需要手工配置逐一验证,才能找到最均匀的负载分担算法,对于大型组网,有很多聚合链路,工作量很大;往往先采用默认负载分担算法,如果出现丢包,再换用其它负载分担算法,这种方法属于补救措施,无法防患于未然。
二、如果网络业务发生变化,当前的负载分担算法可能已经不合适变化后的业务,并没有一种机制能通知网络管理员进行修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聚合链路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以提高聚合链路负载分担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聚合链路负载分担方法,预先在网络设备上配置多种负载分担算法,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启动,对于自身配置的每种负载分担算法,分别测试预设时长;
在每一测试时长内,采用当前测试的负载分担算法将入端口流量分担到聚合链路组的各成员端口上,并在测试结束时,计算聚合链路组的各成员端口的带宽,计算并记录成员端口最大带宽和最小带宽的差值;
当所有负载分担算法都测试完毕时,选择最小带宽差值对应的负载分担算法作为最终采用的负载分担算法。
所述选择最小带宽差值对应的负载分担算法作为最终采用的负载分担算法之后进一步包括:
网络设备周期性检测聚合链路组的各成员端口的带宽,计算并记录成员端口最大带宽和最小带宽的差值,判断本周期得到的带宽差值是否不大于前一周期得到的带宽差值,若是,保持当前负载分担算法不变;否则,返回所述对于自身配置的每种负载分担算法,分别测试预设时长的动作。
所述多种负载分担算法中的一种为默认负载分担算法,
且,所述对于自身配置的每种负载分担算法,分别测试预设时长为:
首先测试默认负载分担算法,然后测试其它负载分担算法。
所述选择最小带宽差值对应的负载分担算法作为最终采用的负载分担算法包括:
当最小带宽差值对应多种负载分担算法时,判断当前算法是否是其中之一,若是,选择当前算法作为最终采用的负载分担算法;否则,在该多种负载分担算法中任选一种作为最终采用的负载分担算法。
一种聚合链路负载分担装置,包括:
算法选择模块:启动时,对于自身配置的每种负载分担算法,分别测试预设时长,在每一算法测试开始时,将该算法名称发送给负载分担模块,在每一算法使用结束时,计算聚合链路组的各成员端口的带宽,计算并记录成员端口最大带宽和最小带宽的差值;当所有负载分担算法都测试完毕时,选择最小带宽差值对应的负载分担算法作为最终采用的负载分担算法,将该算法发送给负载分担模块;
负载分担模块:当接收到算法选择模块发来的算法时,开始采用该算法将入端口流量分担到聚合链路组的各成员端口上。
所述算法选择模块进一步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6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