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互联网的有线电视网用户信息远程投递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7368.5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4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千目;刘浩;李宗骍;侯君;戚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254 | 分类号: | H04N21/254;H04N21/266;H04N21/4627;H04N2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互联网 有线 电视网 用户信息 远程 投递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信息远程投递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有线电视网用户信息远程投递系统。
背景技术
互联网应用技术蓬勃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但这一途径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计算机互联网操作基础,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具备这些技能,比如年长的长辈、儿童,对他们而言,互联网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随着数字电视电视的推广,人们逐渐感受到数字电视的所带来的变化, 数字电视技术有如下优点: (1)可避免系统的非线性失真的影响。而在模拟系统中,非线性失真会造成图像的明显损伤。 (2)数字设备输出信号稳定可靠。(3)易于实现信号的存储,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4)由于采用数字技术,与计算机配合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整。 (5)在同步转移模式(STM)的通信网络中,可实现多种业务的“动态组合”。例如,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图像细节较少的时刻。这时由于压缩后的图像数据量较少,便可插入其它业务(如电视节目指南、传真、电子游戏软件等)。
综上所述,数字电视的发展为电视用户提供了一种更愉悦的观看感受,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信息向用户投放的途径,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点播观看,但是这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数字电视节目是由供应商定制的,提供给用户的选择范围、自由度是有限的;另外数字电视的信息投放并没有明确的用户目标,所投递的信息是面向所有的数字电视用户,不能做到提前筛选,准确地向特定用户投放用户需求的信息 。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用户无法个性化定制节目,供应商无法准确的筛选客户而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有线电视网用户信息远程投递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有线电视网用户信息远程投递系统包括投递平台、DVB网关、QAM调制器、IPSTB以及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投递平台包括身份验证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历史模块以及投递模块,用户通过身份验证模块向系统提供验证口令,系统查询平台数据库,用查询到的结果验证该口令;用户通过数据管理模块修改各种个人资料、所关联IPSTB以及登陆口令;历史记录模块进行近期的投递记录总览、历史记录管理以及重播历史记录,用户通过历史记录模块会查询与当前登录用户关联的投递记录并返回给用户,用户对历史记录执行“删除”操作或历史记录重播;用户通过投递模块上传要投递的内容,将用户上传的内容转换成IPSTB支持格式与用户目标IPSTB的IP地址封装到IP报文中,发送给DVB网关。
所述的投递模块还包括用户信息采集模块。
基于互联网的有线电视网用户信息远程投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户通过投递平台投递内容的原始数据上传;
第二步,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封装到IP报文中发送给DVB网关;
第三步,DVB网关将数据封装成DVB报文发送给QAM调制器;
第四步,QAM调制器输出射频信号,发送到有线电视网上;
第五步,根据用户倾向性数据筛选用户,并将射频信号发送到筛选的用户接收端;
第六步,接收端接收并解析来自有线电视网上的射频信号并播放。
所述第二步中投递模块将用户上传的视频格式转换为MPEG-2或wmv格式。
所述的第五步用户倾向性数据筛选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户倾向建立阶段,当用户通过系统的用户信息投递模块投递信息,用户信息采集模块会搜集所投递信息的类型以及特征,并获取该用户的历史投递记录,用户信息采集模块根据这些信息更新用户倾向数据,完成用户倾向的建立;
第二步:倾向获取特定用户阶段,根据广告投递方提供的描述生成用户倾向检索条件,并用这些条件在用户倾向数据中检索出符合要求的用户,并将这些用户提供给广告信息投递模块作为投递对象。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通过投递平台,用户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节目,广告商通过对用户进行筛选,能够实现广告的精准投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平台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投递内容数据流传输过程。
图3是本发明用户筛选模型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理工大学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73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