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收获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7719.2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4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郭元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元章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82/00;A01D43/06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张瑞林 |
地址: | 2563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收获 | ||
技术领域
多功能收获机,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收割玉米穗茎、棉杆或牧草等农作物的收获机。
背景技术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日趋紧张,收获季节靠人畜力作业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要求,而且秸秆本可以成为快速发展的畜牧业的饲料,收获后秸秆在田间焚烧既污染空气,又造成浪费。
现有收获机布局不合理,秸秆粉碎机和发动机安装在车架上方,秸秆粉碎后借助风机输送到秸秆储料箱,影响了秸秆储料箱和玉米穗储料箱的布置,缩小了储料箱的储存量;秸秆还田机安装在前后轮之间,造成前后轮的距离增大,致使车身在转动时不灵活,而我国田间道路非常窄,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现有的收获机只能针对单一的农作物进行收割,降低了收获机的使用率,也就增加了收获机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布局合理的多功能收获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多功能收获机,包括车架、发动机、玉米穗收获装置、秸秆收获装置,以及安装在车架下方的秸秆还田机,车架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轮和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收获装置包括固定在车架前端的秸秆收割台、安装在车架上方的秸秆储料箱、固定在秸秆收割台后部的秸秆粉碎机,以及设置在秸秆粉碎机和秸秆储料箱之间的秸秆输送管,秸秆收割台内固定有搅龙,所述秸秆粉碎机位于车架的前端;秸秆粉碎机没有安装车架上方,为设置储料箱提供了空间。
所述玉米穗收获装置包括位于秸秆收割台垂直上方的玉米穗收获台,安装在车架上方的玉米穗储料箱,设置在玉米穗收获台和玉米穗储料箱之间的玉米穗输送槽。
所述发动机安装在车架的底部,发动机通过皮带和过桥轮分别驱动秸秆粉碎机和秸秆还田机;所述过桥轮包括位于前轮之间前桥上方的前过桥轮和位于后轮之间后桥上方的后过桥轮。发动机安装在车架下方,增大了储料箱的储料空间,过桥轮可以使皮带绕过车辆的前、后桥。
所述秸秆还田机位于后轮的后方。缩小了前、后轮间距,使车辆转动更灵活。
所述秸秆收割台前端安装有刀架,刀架可以根据需要安装玉米秸秆辊刀、棉杆辊齿和牧草剪切刀等割刀中的一种。可以收获玉米秸秆、棉杆和牧草等多种农作物。
所述秸秆粉碎机的转子与皮带连接,秸秆粉碎机转子两端通过链轮和链条分别带动搅龙和玉米穗收获台,搅龙进一步带动刀架上的割刀。
所述秸秆粉碎机为鼓式粉碎机。占用空间小。
所述秸秆储料箱和玉米穗储料箱并排安装在车架上方的两侧,秸秆储料箱与玉米穗储料箱前后端分别设有竖直的卸料液压顶,秸秆储料箱与玉米穗储料箱可侧翻的设于车架上,方便卸料;车架上方前端设有驾驶室。
所述玉米穗输送槽包括横向输送槽和纵向升运输送槽,横向输送槽位于玉米穗收获台后方,纵向升运输送槽下端连接横向输送槽后端,上端位于玉米穗储料箱前端上方。
所述秸秆输送管在车架上方的部分竖直设置,秸秆输送管上端呈弧形弯曲向秸秆储料箱前端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多功能收获机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布局合理,秸秆粉碎机位于车架的前端,增大了储料装置的储存空间,秸秆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后利用离心力和风力将粉碎后的秸秆输送到秸秆储料箱;
2、发动机安装在车架下方,进一步增大了储料装置的储存空间;
3、秸秆还田机位于后轮后方,缩短了前后桥之间的距离,使收获机转向灵活,更适合我国田间道路情况;
4、更换刀架上的割刀可以收割多种农作物,有效提高效益,降低使用成本;
5、玉米穗储料箱和秸秆储料箱并排设置,结构紧凑,并可以自动卸料,提高工作效率;
6、秸秆输送管在车架上方的部分竖直设置,为设置驾驶室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收获机结构前视图示意图。
图2是多功能收获机俯视图示意图。
其中:1、刀架 2、秸秆收割台 3、秸秆粉碎机 4、前轮 5、前过桥轮 6、车架 7、发动机 8、皮带 9、后轮 10、秸秆还田机 11、秸秆储料箱 12、卸料液压顶 13、秸秆输送管 14、驾驶室 15、玉米穗输送槽 16、玉米穗收获台 17、玉米穗储料箱 18、后过桥轮 19、链轮 20、链条 21、搅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发明多功能收获机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元章,未经郭元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77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清洗的多用途衣服
- 下一篇:一种水溶性树脂类仿瓷涂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