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大流量快速响应两位两通阀的阀体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8276.9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崔靖晨;田江平;隆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13/00 | 分类号: | F16K13/00;F16K1/38;F16K1/42;F16K3/26;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流量 快速 响应 两位两通阀 阀体 组件 | ||
技术领域
一种高压大流量快速响应两位两通阀的阀体组件,属于流体控制系统中的阀体组件。
背景技术
液压气动等流体控制系统因其具有控制灵活、功率重量比大、运动平稳、结构简单、布置容易等优势,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系统的主要控制部件,阀体组件的快速响应能力、过流能力、高压承受能力等直接关系到流体控制系统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展。例如应用于车辆电控喷射系统或可变气门驱动系统等领域的阀体组件需要同时满足毫秒级或者更低的响应时间、每分钟几十升的瞬时流量、几十甚至上百兆帕的工作压力等要求。然而,常规阀体组件的以上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快速响应能力要求阀体组件的运动行程尽可能小,而过流能力则要求阀体组件的流通面积尽可能大,二者之间存在矛盾;高压承受能力一方面要求阀体组件的运动部分时刻处于流体压力平衡状态以消除被控流体压力的影响,对此,滑阀结构最为合适,另一方面要求良好的密封能力,对此,锥阀或者球阀最为合适。此外,为了保持密封性,滑阀的行程较大,这与快速响应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流体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部件,特别是要求较高的快速响应能力、过流能力、高压承受能力时,提供一种高压大流量快速响应两位两通阀的阀体组件,该阀体组件采用多个运动件同步运动的方式,实现了同时缩短阀体响应时间和增加阀体流通面积的目的,并且各运动件均采用流体压力平衡结构,具有极好的高压承受能力。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大流量快速响应两位两通阀的阀体组件,它包括内阀芯、阀套,驱动装置,复位装置和外壳,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堵块,所述堵块包含第一堵块和第二堵块;第一堵块嵌套在内阀芯内部;内阀芯和第二堵块分别从左右两端嵌套在阀套内部;阀套嵌套在阀侧外壳内部。
所述内阀芯上的内阀芯密封环面与阀套上的阀套密封环面形成环状密封;内阀芯上的内阀芯密封环面的横截面积与内阀芯流体压力平衡环面的横截面积相同。
所述阀套上的阀套密封环面的横截面积与阀套阀套流体压力平衡环面横截面积相同。
通过调节内阀芯上的内阀芯推力面和第二堵块上的第二堵块推力面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内阀芯的行程;通过调节内阀芯上的内阀芯密封环面与阀套上的阀套密封环面来调节内阀芯和阀套的行程之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高压大流量快速响应两位两通阀的阀体组件的第一堵块嵌套在内阀芯内部,内阀芯和第二堵块分别从左右两端嵌套在阀套内部;阀套嵌套在阀侧外壳内部。该阀体组件中的运动件,即内阀芯、阀套均采用流体压力平衡结构,其运动不受被控流体压力的影响,可用于高压流体的控制。在切换过程中,内阀芯与阀套进行同步反向运动,缩短了阀体的响应时间,增加了阀体的总行程,解决了传统阀体在同时缩短响应时间与增加衔铁行程之间的矛盾,可用于同时要求高压、大流量与快速响应的流体控制场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高压大流量快速响应两位两通阀的阀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电磁驱动弹簧复位的一种高压大流量快速响应两位两通阀的阀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堵块,1a.第一堵块限位面;2.内阀芯,2a.内阀芯限位面,2b.内阀芯流体压力平衡环面,2c.内阀芯密封环面,2d.内阀芯推力面,3.阀套,3a.阀套第一连通口,3b.阀套密封环面,3c.阀套流体压力平衡环面,3d.阀套第二连通口,3e.阀套限位面,4.阀侧外壳,4a.阀侧外壳第一连通口,4b.阀侧外壳第二连通口,5.第二堵块,5a.第二堵块推力面,5b.第二堵块限位面,6.第一衔铁,7.导磁套,8.驱动侧外壳,9.第一磁轭,10.电磁线圈,11.隔磁环,12.回复弹簧,13.第二磁轭,14.第二衔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高压大流量快速响应两位两通阀的阀体组件中的阀侧外壳4采用插装方式与所应用的流体控制系统的被控油路相连。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应用的要求,内阀芯2可采用电磁或机械或液压或气动方式进行驱动;内阀芯2可采用机械或液压反馈或气动反馈方式进行复位。阀套3可采用电磁或机械或液压或气动方式进行驱动;阀套3可采用机械或液压反馈或气动反馈方式进行复位。阀侧外壳4可采用插装方式,也可采用螺纹连接等方式与所应用的流体控制系统的被控油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82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