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当归根腐病预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8757.X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凤霞;陈垣;朱蕾;刘亚亚;黄亚萍;武志江;孙连虎;孙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7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归根 预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种植技术领域,属于当归根腐病预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有“妇科血病圣药”之称。近年来,随着对当归药理药效的深入研究,当归已被作为血液及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生育功能等方面的重要用药,当归的药用价值得到进一步开发,其经济价值也显著提高。当归喜湿润冷凉的气候和疏松肥沃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岷县及其相邻县高海拔地带。岷县已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于2003年审定为“中国当归之乡”,当归产业已成为岷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当归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岷归的价格也不断提高,以致岷县当归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轮作倒茬年限逐年缩短,重茬和迎茬面积增加,导致根腐病的发生逐年加剧。此外,当归产区大多分布在高海拔偏远山区,生产技术条件落后,农民对病害的防治意识不足,当归根腐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归的质量和产量,而且病害呈现逐年蔓延扩大的趋势,已经成为当归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当前国内对当归根腐病(药农称为水烂)的研究较少。笔者从甘肃省岷县当归主产区采集当归根腐病标样,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当归根腐病主要致病菌有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Mart.)Sacc.)、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和芬芳镰刀菌(Fusarium redolens Wollenw),其中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致病性强;茄病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为36.04%~48.00%、尖孢镰刀菌次之为26.32%~32.00%。将致病菌接种到刺伤和无刺伤的当归幼根后,刺伤当归幼根均较无刺伤当归幼根发病率显著提高,表明当归根腐病病原菌可以通过伤口侵染。
植株受害后地下根茎部表皮颜色发黑,数天后整个根系变软腐烂,丧失水分吸收功能,地上部得不到水分而萎蔫死亡。发病到死亡的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并有蔓延趋势。积水会加重当归根腐病发病程度。目前当归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发病以后在田间喷施杀菌剂和用杀菌剂灌根,防治效果很差。由于当归根腐病症状在地下,待地上部发现症状时根部病情已相当严重,此时已很难控制病情发展蔓延,药剂防治成本很高,效果甚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归根腐病的预防方法。本发明通过多年试验,采用土壤处理、种子处理、种苗处理等预防措施,大幅度降低当归根腐病发病率,成本低廉,效果良好,提高了当归的产量和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当归根腐病预防方法,其步骤是:
a. 播前土壤处理
播种前5-7d,用辛硫磷颗粒剂兑细沙土拌成毒沙土施入育苗地0-10cm土层内,辛硫磷颗粒剂施用量3-6kg/hm2;同时用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兑细沙土拌成毒沙土,或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兑细沙土拌成毒沙土,施入育苗地0-10cm土层内,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施用量3-6kg/hm2,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施用量4-7kg/hm2;
b.种子处理
播前1d,将当归种子用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拌种,或用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拌种,药液用量为种子的6-10%,拌匀后用塑料膜覆盖堆闷20-24h,然后播种;
c. 种苗筛选
选用健壮苗,根系表面呈淡褐色的凹陷斑,表皮粗糙,有龟裂,缢缩,呈黑褐色凹陷斑,部分斑点形成网状纵裂,有虫害斑点、伤口、侧根撕裂、冻伤都属于病伤苗特征,病伤苗全部淘汰;
d.移栽前蘸苗处理
移栽前用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配成药液,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配成药液,将当归种苗根系放入药液中蘸根,立即移栽;
e. 移栽时土壤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87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