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模块化建造的新型弦乐器种类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79343.9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1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杰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建造 新型 弦乐器 种类 | ||
技术领域
弦乐器
背景技术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轻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弦乐器的音色统一,有多层次的表现力,合奏时澎湃激昂,独奏时温柔婉约;又因为丰富多变的弓法和指法而具有灵动的色彩。
弦乐器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可分为下列三种:1.击弦乐器,又称打弦乐器,利用槌击打弦而发声,例如钢琴、翼琴、扬琴等;2.拨弦乐器,又称弹拨乐器,透过弹、拨弦而发声,例如竖琴、吉他、电吉他、贝斯、里拉琴、羽管键琴、古筝、琵琶等;3.弓弦乐器,又称擦弦乐器,利用弓摩擦弦而发声,例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二胡等。
弦乐器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线振动发音,故发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常常需要在琴弦一侧加装共鸣箱以增大音量与改善音质。弦乐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时则须运用手指按弦来改变弦长,从而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
因此,通常弦乐器的演奏皆需要双手配合,演奏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弓弦乐器和吉他类乐器,须一只手控弦(比如按压吉他的和弦),另一只手拨弦或拉弓。对于初学者和存在肢体障碍的人士,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弦乐器的发声原理和音色魅力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太大的演奏难度,阻碍了人们对其美丽声音的追求。
此外,众多的弦乐器虽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发声原理、琴体结构,但它们不同的声音特色吸引人们追求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经济不科学的的情形。历史与先贤积淀传承了如此发声优美的弦乐器,但是,也给演奏者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许多弦乐爱好者因此被拒之门外。
很多弦乐器自诞生后都一点一点地进行了改动,这些改动包括调整琴身尺寸、琴弦数量等,但是皆无突破性的进展,各种弦乐器无论结构、制造、演奏方法依然没能形成统一,对演奏者的要求依然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弦乐器种类,设计了其基本结构和组成,明确了模块化建造此种弦乐器的方法,实现了通过不同部件模块的配合组装,即能获得不同音色音域的弦乐器,并且在保证弦乐器优美音质的同时,大大简化了其演奏方法,而不失演奏的乐趣。
本发明设计的可模块化建造的新型弦乐器种类,为作简洁地说明,简称为弦琴。
弦琴为模块化结构,从琴头至琴尾由琴头、琴轨模块、控弦模块、琴身结构体、琴箱以及琴弦组成。其中,琴头、琴轨、琴身结构体为弦琴的主体;控弦模块、琴箱为功能模块。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其中1为琴头,2为琴轨,3为控弦模块,4为琴身结构体,5为琴箱,6为琴弦。
弦琴的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特征简述如下。
琴头为调节琴弦张紧力的装置。琴弦末端固定在琴身结构体的尾柱上,横悬于琴头上的弦枕和琴身上的弦桥之间,通过琴头的紧弦装置张紧。
琴头与琴轨之间,琴轨与琴身结构体之间,各自具有对接安装孔,可以螺钉连接。琴头与琴身结构体上各安装张紧琴弦的弦枕和弦桥。受制于人体,传统弦乐器弦桥处弦间距大于弦枕处弦间距,与之不同的是,弦琴的弦枕弦间距与弦桥弦间距是相等的。此外,弦琴的弦枕和弦桥是可以更换的,使用不同形状的弦枕和弦桥,可以得到不同数目的琴弦和琴弦在空间中的不同分布,从而可以创造出具有不同琴弦数目的以及可弹拨或弓拉的多种弦乐器。
琴轨模块之上,安装有可滑动的控弦模块,控弦模块在琴轨上的位置控制可由琴轨模块搭配丝杆、直线电机、齿轮齿条等实现。控弦模块由可在琴轨上滑动的平台及安装在该平台上的锁弦机构组成。锁弦机构与琴弦一一对应,琴弦悉数贯穿于其中,各琴弦所对应的锁弦机构在与弦枕不同距离的位置上锁紧琴弦,从而实现调节各弦的弦长以改变弦音的功能。本发明颠覆传统多数弦乐器的音品板与琴颈的结构,对弦的控制可实现完全的自动化。
控弦模块内置动作机构、控制组件、通讯接口、按键与电池,可通过接收外部无线信号(如无线局域网、蓝牙等)或直接由按键控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加入无线信号的支持,该控制模块具备了无限的扩展可能,对琴弦的控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等等各种设备发出信号来完成,同时,开发出各种实用软件也变成可能。
琴箱固定于琴身结构体一侧,可放大琴音改善音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杰,未经徐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93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灵敏性架子鼓
- 下一篇: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