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石炉气脱氧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9707.3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5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王章忠;陈谋建;庞文占;周炼钢;黎学皓;王丽屏;崔玉松;刘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5/02 | 分类号: | E02B5/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石 脱氧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输水渡槽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大跨度U型渡槽环向钢筋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硅地和道路时常用到架空的输水渡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中大型输水渡槽较为常见,结构型式众多,例如某大跨度U型渡槽采用造槽机施工,槽身为独立的3槽预应力混凝土U型结构,单跨40m,单槽内空尺寸为(高×宽)7.23m×9m,单槽自重约1600t。钢筋制安是渡槽施工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占用单跨施工时间较多的一个工序,传统的钢筋制安方法是在仓内进行钢筋连接、安装,由于造槽机内空尺寸与连接完成后的环向U型钢筋接近,施工空间相对狭小,施工困难、进度缓慢、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跨度U型渡槽环向钢筋安装方法, 可以提高钢筋安装的工作效率,降低施工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确保了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度U型渡槽环向钢筋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造槽机的外主梁的联系梁左、右侧分别安装电动葫芦轨道,在两个电动葫芦轨道上分别安装一个电动葫芦;
二、在地面上将两根弧形钢筋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成一根U形钢筋;
三、将内主梁接长,第一支腿向外旋转一个角度用固定绳与内主梁固定连接,第二支腿行驶一段距离,离开墩体顶端,以使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不对U形钢筋的入仓造成干涉;
四、利用电动葫芦起吊制作好的U形钢筋,通过电动葫芦轨道运至安装部位,随后进行绑扎;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大跨度U型渡槽环向钢筋的安装。
所述的电动葫芦为5T电动葫芦。
步骤三中,第一支腿旋转40-50°。
步骤三中,第二支腿离开墩体顶端0.4-0.6米。
步骤三中,内主梁接长1.2-1.8米。
步骤四中,多根U形钢筋捆扎在一起,用吊绳绑扎牢固后悬挂在电动葫芦的吊钩上,完成钢筋的起吊。
步骤四中,钢筋吊至U型渡槽槽身底部高程位置,通过安装在联系梁上的电动葫芦轨道将U形钢筋水平运输至造槽机内部。
步骤四中,用颜色在外模上根据测量放样标识出U形钢筋的精确位置,U形钢筋布置完成后再进行绑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大跨度U型渡槽环向钢筋安装方法,通过采用在渡槽专用造槽机外主梁的联系梁上安装两个电动葫芦,将在造槽机前端部地面上套接好的U型钢筋使用吊绳绑扎牢固后,吊装至造槽机内部,解决了在造槽机内部狭小空间范围内环向U型钢筋连接困难、进度缓慢、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提高了钢筋安装的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造槽机U形钢筋吊装时的横截面示意图,为便于观察,省略了内主梁的结构。
图2为本发明中造槽机U形钢筋吊装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内模和外模均安装就位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造槽机1,电动葫芦2,吊绳3,U形钢筋4,联系梁5,电动葫芦轨道6,外主梁7,外模8,钢丝绳9,吊钩10,第一支腿11,第二支腿12,造槽机支腿13,内主梁14,固定绳15,内模16,墩体17,锁定装置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中,一种大跨度U型渡槽环向钢筋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造槽机1的外主梁7的联系梁5左、右侧分别安装电动葫芦轨道6,在两个电动葫芦轨道6上分别安装一个电动葫芦2;
所述的电动葫芦2为5T电动葫芦。
二、在地面上将两根弧形钢筋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成一根U形钢筋4;
三、如图2中所示,将内主梁14接长,第一支腿11向外旋转一个角度用固定绳15与内主梁14固定连接,第二支腿12行驶一段距离,离开墩体17顶端,以使第一支腿11和第二支腿12不对U形钢筋4的入仓造成干涉,此时造槽机1的外模8由造槽机支腿13实现支撑;
第一支腿11旋转角度为40-50°。优选45°。
第二支腿12离开墩体17顶端盖梁结构边缘0.4-0.6米。优选0.5米。
内主梁14接长1.2-1.8米。优选1.5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97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