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0104.5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4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娜;吴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01J23/89;C07D24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凤桐;周建秋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铜铂(CuPt)合金纳米岛结构的纳米棒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具有CuPt合金纳米岛结构的纳米棒及其在催化氧化反应和/或歧化反应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Pt以及基于Pt的合金纳米颗粒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化剂,例如作为汽车尾气低温还原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可通过调控Pt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以及结构来提高Pt的催化性能。作为燃料电池的主导电极材料,纯Pt催化剂极容易吸附燃料小分子的氧化中间产物如CO等造成催化剂中毒,催化活性降低。Pt和其他金属如Ru、Rh、Ag、Au等形成双金属或者三金属纳米结构在极大的提高抗CO中毒能力和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外,还能降低催化剂的消耗成本。加入一定量的Fe、Co、Ni等过渡元素也能显著提高催化活性,与纯Pt相比成本更低。另外,在贵金属Pt表面构建具有配位不饱和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FeO,NiO,CoO),已成功实现了室温条件下分子氧的高效活化。
在铂纳米颗粒的合金中,涉及铂铜合金纳米颗粒的研究还相对较少。CuPt合金在催化加氢/脱水,氯化碳氢化合物的脱氯作用,NOx还原及CO的氧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目前,CuPt合金纳米颗粒的已报道的合成方法有热分解法[T.Kwon,M.Min,H.Lee,B.J.Kim,J.Mater.Chem.2011,21,11956;Q.Liu,Z.Yan,N.L.Henderson,J.Chris Bauer,D.W.Goodman,J.D.Natteas,R.E.Schaak,J.Am.Chem.Soc.2009,131,5720],电沉积[A.Kloke,C.R.Gerwig,R.Zengerle,S.Kerzenmacher,Adv.Mater.2012],辐射分解法[T.A.Yamamoto,T.Nakagawa,S.Seino,H.Nitani,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010,387,195]和反相胶束法[W.Wang,X.Tian,K.Chen,G.Cao,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Eng.Aspects2006,273,35]等。Kim等人用热分解的方法在非极性溶剂中制备了的CuPt纳米棒(长径比分别为1,6,11,其中长分别为2.5nm,14nm,27.4nm,直径均为2.5nm),之后通过配体交换得到了水溶性CuPt纳米棒。在这种方法中,前驱物需要在120℃氮气保护下反应20分钟融化,接着还需要在225℃反应30分钟才能得到非极性的CuPt纳米棒。之后为了增加其水溶性,还需要进行配体交换。Liu等人用相似的方法合成了直径为2.5nm,长径比在5~25之间可调的CuPt纳米棒。Kloke等人用循环电沉积的办法得到的Pt电极近表面的Cu含量在3±1atom%。Yamamoto等人提出的辐射分解法需要使用4.8MeV的电子束照射才能驱动反应,合成的CuPt颗粒大概在2.1nm。Wang等人用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异辛烷、丁醇形成的油包水微乳液与水合肼还原前驱体得到PtCu3合金颗粒(平均直径为1.6nm)。
以上方法制备条件相对苛刻或者操作上较繁琐,制得的CuPt合金的组成上也相对受限,而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质与组成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导致难以实现从组成上对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进行调控。此外,目前对CuPt合金作为催化剂的报导中,其对底物的选择性尚未见报导,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成可控、对底物的催化有选择性且催化效率高的具有CuPt合金纳米岛结构的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溶剂的存在下,将可溶性铂盐、可溶性铜盐、还原剂与金纳米棒接触,相对于每摩尔的金原子,所述可溶性铂盐的用量为0.1-0.5mol,所述可溶性铜盐的用量为0.01-3mol,所述还原剂的用量为2-20mol。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得的纳米棒。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得的纳米棒在催化氧化反应和/或歧化反应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0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菌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探雷式磁吸金属针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