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早停译码的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0220.7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5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英;丁杰伟;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6 | 分类号: | H04L1/16;H04L1/00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吴永亮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侧 译码 终端 反馈 装置及系统 上行DPCCH 比特发送 发射功率 下行译码 译码操作 译码结果 译码资源 基站 码道 下行 空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早停译码的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终端侧对编码后的TFCI比特进行调整,并通过上行DPCCH的TFCI域将调整后的TFCI比特发送给基站侧;上述终端侧将调整后的TFCI比特发送至基站侧之后,对下行DPCH进行译码操作,将译码结果通过上行DPCCH的空闲的TFCI域反馈至上述基站侧。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早停译码时基站侧无法及时得到TFCI、终端侧无法及时反馈下行译码结果的问题,从而在不需要增加新的码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DPCCH的TFCI域,节省终端的发射功率,同时减少了终端和基站的早停译码的尝试次数,节省了译码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早停译码的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等移动网络在过去20年间的发展和普及,使全球移动语音通信业务获得了很大成功。伴随个人语音业务的迅猛发展,无线数据网络也从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简称为GPRS)/高速链路分组接入技术(High Speed Packet Access,简称为HSPA)走向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LTE将提供一个高带宽的无线接入网络,更好地支持各种移动应用,但是这里面也隐藏着危机,最大的危机来自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LTE是基于IP多媒体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为IMS)的全网协(Internet Protocol,简称为IP)架构,可以实现基于分组交换域(Packet Switching,简称为PS)的语音,但是与传统的电路交换域(Circuit Switching,简称为CS)语音业务相比,基于PS域的语音业务具有掉话率高、通话时延长、安全性差等缺点,远远不能达到与传统CS域语音相同的通话业务感受。经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简称为3GPP)业界的共同努力,回退至2G或3G的电路域话音(CS fall back,简称为CSFB)被认为是从电路交换网络演进至全IP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即用户驻留在LTE网络,当用户拨打或接听语音电话时将用户设备(User Experience,简称为UE)接入从LTE切换至2G/3G网络,使用2G/3G的CS域来实现语音业务。
因此,传统的CS域语音业务还需要继续发展,因为即使在4G LTE网络,当用户拨打或接听语音电话时还是要使用传统的CS域语音业务。同时随着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需要提高R99CS语音业务的系统容量,或者在相同的R99用户数的条件下,支持更高的数据业务。
根据协议可知,传统R99CS12.2k语音业务的设置为:AMR编码、20ms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t Time Interval)、1/3卷积编码和固定速率匹配。各个公司通过对传统R99CS12.2k语音业务进行仿真,发现UE不需要收满一个TTI的数据就可以译码成功。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下行早停译码的正确率的示意图,图1中横轴表示译码时间(ms),纵轴表示译码正确率,如图1所示,对于20msTTI的数据,在12-18ms基本就可以译码成功,也就是译码成功后的数据都不再需要了。为了减少这种不必要的功率发射,降低干扰,业界提出了一种R99业务的早停译码机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0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