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菱形挂篮的荷载试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1323.5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8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代兴;郭秀青;柯松林;林世发;陈世明;姜薪;王杰;李勇波;王贵羽;肖锐;吕伟;党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港航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6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菱形 挂篮 荷载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荷载试验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菱形挂篮的荷载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挂篮是一个能沿着轨道行走的活动脚手架,是悬臂浇筑施工的主要机具,悬挂在已经张拉锚固的箱梁梁段上,悬臂浇筑时箱梁梁段的模板安装、钢筋绑扎、预应力管道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压浆等工作均在挂篮上进行。当一个梁段的施工程序完成后,挂篮解除后锚,移向下一梁段施工。所以挂篮既是空间的施工设备,又是预应力筋未张拉前梁段的承重结构。
挂篮施工在当前桥梁悬臂浇注及悬臂拼装中应用较为广泛,施工工艺比较常规化和标准化。菱形挂篮结构承载能力较强,受力较明确,在大跨度桥梁悬臂浇注时一般考虑使用菱形挂篮。菱形挂篮是挂篮结构形式的一种,由菱形挂篮桁片、门架、横梁等组成,结构形状为菱形。其中,菱形挂篮桁片由腹杆、上桁架、下桁架以及斜杆等组成。挂篮荷载试验目前一般采用堆放荷载的方式进行,按照结构物设计理论尺寸编制荷载预压图,按照荷载预压图在挂篮平台各部位堆放与之相匹配的荷载,使其与结构物设计重量相吻合,以此来检验挂篮的结构安全可靠性。这种荷载试验方法施工较简单,但是施工周期较长,使用的物料较多,一般比较难保证在短时间内配齐足够的荷载压重物料,同时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菱形挂篮的荷载试验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菱形挂篮的荷载试验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平整的地面;
2)、将腹杆、上桁架、下桁架以及斜杆拼装成两片完全相同的菱形挂篮桁片;
3)、将两片菱形挂篮桁片放置在平面上,两片菱形挂篮桁片的下桁架相对,并在两个下桁架的前支点间安装前支垫座,使两片菱形挂篮桁片处于同一平面;
4)、在下桁架的后支点上安装后支点锚固垫梁,并在后支点锚固垫梁间安装至少一条穿过下桁架的锚筋,安装锚筋的这一端为锚固端,在上桁架的上支点上安装前支点锚筋垫梁,在前支点锚筋垫梁间安装至少一条穿过上桁架的张拉蹬筋,安装张拉蹬筋的这一端为张拉端;
5)、预张紧锚筋以及张拉蹬筋,使得两片菱形挂篮桁片形成对拉状态;
6)、每条张拉蹬筋的两端均设有张拉千斤顶,张拉千斤顶安装在前支点锚筋垫梁上,张拉千斤顶能顶升设置在张拉蹬筋上的螺母;
7)、测量加载前菱形挂篮桁片的几何尺寸,主要是两个下桁架上支点间的中心距离以及两个上桁架前支点间的中心距离,即锚固端和张拉端的位置关系,做好记录;
8)、通过菱形挂篮桁片的理论载荷和安全载荷为1.25倍理论载荷,计算出安全载荷;
9)、张拉千斤顶分级加载,同时精确测量每级加载菱形挂篮桁片各节点变形数据,即锚固端和张拉端的变形量;
10)、张拉千斤顶分级卸载,精确每级卸载测量菱形挂篮桁片各节点变形数据,即锚固端和张拉端的变形量;
11)、根据测量所得数据,计算出锚固端和张拉端的净变形量后与设计理论对比分析,得出菱形挂篮桁片载荷试验结论:菱形挂篮是否满足需要,锚固端和张拉端的净变形量的具体数据,各主要杆件及节点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4)中,锚筋通过双螺帽的连接方式固定在后支点锚固垫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4)中,锚筋的数量为2条,锚筋对称安装在后支点锚固垫梁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4)中,张拉蹬筋的数量为2条,张拉蹬筋对称安装在支点锚筋垫梁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9)中,张拉千斤顶按安全载荷的0、20%、40%、80%以及100%五个级别依次分级加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10)中,张拉千斤顶按安全载荷的100%一次卸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锚筋为直径为32毫米的精轧螺纹钢筋,张拉蹬筋为32毫米的精轧螺纹钢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张拉千斤顶为60顿位的液压千斤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通过将挂篮荷载试验由高处作业仿制到地面进行,减少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减少过多的压重材料,减少施工成本;缩短试压施工周期;
2)采用张拉千斤顶施加载荷,加载数据精确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港航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港航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13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