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钢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1577.7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3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明;李树庆;甘海荣;徐秉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00 | 分类号: | C21C5/00;C21C5/28;C21C5/3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朱瑜 |
地址: | 30030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炼钢方法。
背景技术
炼钢的各种炉内衬材基本都是以镁质耐材为主,其主要成分为MgO。由于轻烧白云石中的主要成分为MgO,因此,在传统的炼钢造渣过程中,为了降低炉渣对炉衬的侵蚀,都要配加一部分轻烧白云石,以增加炉渣中氧化镁的含量,达到保护炉衬的作用。即传统的炼钢造渣护炉方式采用的是加入轻烧白云石的方法。
轻烧白云石是由白云石经过煅烧而成的镁质材料。轻烧白云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把白云石加热到一定温度,经过数小时的煅烧,其间白云石中的MgCO3经过分解,将CO2溢出而变成MgO。烧成后的轻烧白云石出炉后带有大量的物理热,需要降到常温后才能造渣炼钢使用。而在炼钢过程中又需要吸收一定热量才能参与进行相应的炉渣反应,最终达到与钢水的温度一致。因此,由于炼钢造渣过程还需重新升温,煅烧生成的轻烧白云石所带有的物理热是浪费掉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节省能源的炼钢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直接加入白云石的方式以增加炉渣内的MgO含量,达到保护炉衬的目的。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炼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炉渣所需的MgO含量成分目标值确定白云石用量;
2)结合炉内炉渣的流动性和炉内炉渣的温度情况,采用多批次分量加入的方式:
A.在开吹后第一批料,根据铁水成分和温度,加入0.5-1.0吨白云石,保证前期吹炼温度正常;
B.吹炼过程中,结合铁水过程温度和成分的变化,在吹炼终点前3分钟前,分批补加白云石,以达到渣中MgO含量的目标值和钢水温度的命中。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白云石直接加入炉内造渣,避免了煅烧过程中热量的浪费,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同时避免了CO2排放,有利于节能减排。
(2)取消了白云石煅烧工序,降低了炼钢成本,避免了煅烧白云石工序的粉尘污染
(3)白云石直接加入炼钢造渣,避免了轻烧白云石的运输、储藏、吸潮等的轻烧白云石的管理费用。
(4)白云石煅烧成为轻烧白云石需要几个小时,而白云石直接加入炉内几分钟之内即参与造渣反应,提高了利用效率,节约了能源成本。
(5)白云石在炉内分解出来的CO2可作为一部分氧源,可减少过程一部分的纯氧的用量。
(6)直接加入白云石避免白云石煅烧和运输过程中会增加炼钢过程不需要的S、H等的有害元素,提高了钢种的质量。
(7)白云石直接加入炉内造渣,避免的轻烧白云石的生过烧问题,同时,有害元素相对减少,符合精料炼钢的发展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一种炼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炉渣所需的MgO含量成分目标值确定白云石用量;
2)结合炉内炉渣的流动性和炉内炉渣的温度情况,采用多批次分量加入的方式:
A.在开吹后第一批料,根据铁水成分和温度,加入0.5-1.0吨白云石,保证前期吹炼温度正常;
B.吹炼过程中,结合铁水过程温度和成分的变化,分批补加白云石,以达到渣中MgO含量的目标值和钢水温度的命中。
由于白云石加入炉渣后,会抑制炉渣中的FeO的生成,使炉渣变粘,因此,吹炼终点前3分钟内,严禁加入白云石,以保证转炉吹炼终点炉渣的流动性,达到炉渣去除钢水中P、S等杂质的目的。在转炉中加入白云石的过程中,其原则为保证炉内炉渣匀速升温,炉渣流动性良好,最终达到炼钢终点炉渣成分与温度目标值。
另外,从热平衡角度分析,直接加入白云石炼钢造渣必然要影响其它炼钢冷料的加入量,尤其会影响废钢比。但由于废钢价格的因素,以及废钢质量对金属收得率的影响,大部分钢种(特殊用钢除外)废钢比的增加反而并不经济,多加铁水而适当增加热量,更有利于通常的炼钢生产。
因此,在采用此方明工艺时,要适当的减少废钢或其它冷料的加入量,以保证整炉钢冶炼过程的热量平衡。
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白云石直接加入炉内造渣,避免了煅烧过程中热量的浪费,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同时避免了CO2排放,有利于节能减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1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设备
- 下一篇:拉伸膜及拉伸膜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