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顺序注射在线检测水质铅的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2086.4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8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洪陵成;朱金伟;王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G01N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王荷英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顺序 注射 在线 检测 水质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顺序注射在线检测水质铅的方法,其特征是如下步骤:
(1).启动蠕动泵,将镀汞液HgSO4溶液或Hg(NO3)2溶液通过毛细管定量输入到电解池中,在工作电极表面镀汞;沉积电位为-1.0 V,沉积时间为180 s;镀汞液HgSO4溶液或Hg(NO3)2溶液浓度为200 mg/L;
(2).由注射泵吸入原水样,再将原水样注入吸附柱,水从吸附柱流出,水中铅离子被吸附材料吸附截留;所述吸附材料为聚苯乙烯-双硫腙纳米纤维;
(3).向吸附柱注入去离子水,洗脱已吸附的铅离子,将洗脱水收集至样品贮瓶中,此为检测用样品水;
通过蠕动泵将定量的样品水经毛细管并注入到电解池中;
(5).通过蠕动泵输送,将载流液经毛细管注入到电解池中,载流液注入量为步骤(4)注入的检测样品水体积量的4倍;所述载流液为NaAc-HAc、NaCl-HCl、KNO3或KCl溶液,溶液浓度为0.2 mol/L;
(6).设置沉积电位为-1.0~ -1.2 V,沉积时间为140 s~160 s,清洗电位为-0.3 V,时间为15s,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电解池内样品水的铅含量进行测定,获得样品水溶出伏安曲线和相应的溶出峰面积;由微量泵向电解池中添加一定体积已知铅浓度的打标液,得到一次打标后伏安曲线和相应的溶出峰面积;再次向电解池中添加同样量的打标液,得到二次打标后伏安曲线和相应的溶出峰面积;由以上三溶出峰面积计算得到样品水中铅的浓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序注射在线检测水质铅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镀汞液为HgSO4、Hg(NO3)2、HgSO4-NaAc或Hg(NO3)2-NaAc溶液, HgSO4或Hg(NO3)2浓度为200 mg/L,NaAc浓度为0.01 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序注射在线检测水质铅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完成后,以30 mmol/L HNO3-0.1 mol/L KNO3为清洗液,通过蠕动泵输送注入到电解池中,选定清洗电位为-1.5 V,清洗时间为60 s,清洗掉电极表面的汞膜。
4.一种权利要求1方法专用的自动在线检测铅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电解池(T)、注射泵(P1)、蠕动泵(P2)、微量进样泵(P3)、第一电磁阀(V1)、第二电磁阀(V2)、第三电磁阀(V3)、第四电磁阀(V4)、多通道顺序阀(V5)、三通阀(V6)、电化学工作站(H)和平板电脑(G),各部件通过高分子塑料软管连成系统,其连接关系如下:
电解池(T)内插有工作电极(B1)、参比电极(B2)和辅助电极(B3),所述各电极分别与电化学工作站(H)的对应接口相连接;电化学工作站(H)与平板电脑(G)连接;
第一电磁阀(V1)的第1接口连接水样源,第一电磁阀的的第2接口与第二电磁阀(V2)的第1接口相连,第一电磁阀(V1)的第3接口为洗脱液出口;
第二电磁阀(V2)的第2接口与注射泵相连,第二电磁阀(V2)的第3接口连接吸附柱(D),吸附柱(D)内吸附柱内填充有吸附材料聚苯乙烯-双硫腙纳米纤维;
第三电磁阀(V3)的第1接口为废液出口,第2接口连接吸附柱(D)出口,第3接口连接样品水贮瓶(E);
第四电磁阀(V4)的的第1接口为废液出口,第四电磁阀V4的的第2接口经蠕动泵(P2)与三通阀(V6)的第 1接口连接,第四电磁阀V4的第3接口为蒸馏水进口;
多通道顺序阀(V5)包含一个中心接口及其周围的并与之选择相通的第1~第5接口;所述中心接口与三通阀(V6)的第 2接口之间以定量环(L)相连接;多通道顺序阀(V5)其它各接口的连接关系如下:第1接口连接电解池(T),第2接口连接样品水贮瓶,第3接口连接载流液贮瓶(F),第4接口连接清洗液贮瓶(J),第5接口连接镀汞液贮瓶(K);微量进样泵(P3)的出口管与电解池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208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培养和回收微藻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微藻动态膜回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