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用抗油侵蚀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2422.5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岭;段遵莉;武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40 | 分类号: | C04B24/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用抗油 侵蚀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用抗油侵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机械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传动、金属切削及研磨而流溅出来的油,如某些矿物油或植物油等,具有粘度低、渗透能力强的特性,导致其在与混凝土接触过程中,很容易渗透至混凝土内,破坏混凝土中水泥与骨料之间的粘结。此外,渗透至混凝土中的有些油类还会含有一些偏酸类或酯类的物质,而该类物质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度和耐久性也会形成破坏。
对于上述问题,通过提高混凝土的抗油性能可以有效解决油类物质的渗透对混凝土造成的破坏。耐油混凝土就是一种不与植物油、动物油及矿物油发生化学反应,并能够有效阻止油类向混凝土内部渗透的特种混凝土。目前,在配制耐油混凝土时,普遍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加氢氧化铁防渗剂的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耐油性能。但是,由于在配制或生产氢氧化铁防渗剂时,常以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或氯化铁和石灰为原料进行制备,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铁中不可避免的会残留部分氯化物,而氯化物的存在,会使混凝土中钢筋发生锈蚀;此外,在混凝土中加入氢氧化铁防渗剂后,氢氧化铁还会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而凝结时间长,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的过度蒸发,从而使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变大,孔隙率增加,不仅达不到抗油的目的,反而会因为混凝土的孔径和孔隙率的增加混凝土开裂的几率。
现有技术中,除了上述通过加入氢氧化铁防渗剂提高混凝土耐油性能的方式外,也有采用液体组合物作为抗油剂来增强混凝土的耐油性的报道。诸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708976A公开了一种用于增强混凝土的液体组合物,包括硅氧烷聚合物,其选自具有结构通式为[RnSiO(4-n)/2]n的化合物或其组合,其中R选自氯原子、氟原子、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或芳香基,n为1~3间的自然数,m为不小于2的整数;其余为与水互溶的有机醇溶剂或有机醇溶剂、卤离子、游离酸的混合物,所述卤离子选自氯离子、氟离子或其组合。
上述技术中制备得到的液体组合物,通过喷洒或浇到混凝土的表面,会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及水分发生反应,产生硅酸钙、硅酸镁或硅酸钠等胶体,胶体固化后可以封堵混凝土表面的空隙,并使混凝土表面增强增硬,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油等性能。但是,由于上述技术中制备得到的液体组合物在使用过程中,仅适用于通过喷洒或浇淋作用于混凝土的表面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油等性能。由于喷洒或浇淋的作用时间短,仅能够使该液体组合物通过渗透方式作用于混凝土表面,而无法渗透进混凝土的内部,相当于仅在混凝土外部设置一层保护膜,但是混凝土表面的保护膜长期与外界环境接触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破坏,而混凝土内部不含有抗油成分,当油类沿破坏面进入混凝土内部时,就会对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破坏,因此无法解决油类长期渗透对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的破坏。此外,喷洒或浇淋液体组合物时还与操作方式、操作时间有关,可能会产生操作不当导致混凝土表面的保护膜覆盖不完全的情况,此时其更无法解决油类长期渗透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混凝土的抗油性能较差,进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混凝土的长期抗油性能的混凝土抗油侵蚀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用抗油侵蚀剂,所述抗油侵蚀剂包括如下原料:硅醇盐、水玻璃、引气剂、多元醇和水。
所述抗油侵蚀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硅醇盐 10~30份
水玻璃 10~20份
引气剂 0.03~0.06份
多元醇 7~13份
水 52~68份。
所述抗油侵蚀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硅醇盐 10~30份
水玻璃 10~20份
引气剂 0.03~0.06份
多元醇 7~13份
水 52~68份。
所述抗油侵蚀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硅醇盐 20~27份
水玻璃 12~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24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视机顶盒
- 下一篇:爆破现场视频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