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限速语音提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2774.0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7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丁远航;曲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967 | 分类号: | G08G1/096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限速 语音 提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限速语音提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内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这不仅给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挑战,更是对驾驶员一大考验。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必须集中注意力观察路面上的各种情况,包括道路旁边的各种提示牌,这使得驾驶员非常疲劳,从而造成交通事故,而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超速。
如何保证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轻松愉悦的接受道路限速信息,从而自觉接受交通规章,避免因超速带来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道路限速语音提示装置,从而减轻驾驶员的驾驶负担,保证驾驶安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道路限速语音提示装置,包括触发电路、发射电路、接收电路、监控电路与外接设备,所述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发射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发射电路的红外发射器与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器无线电连接,所述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外接设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发电路包括压电式传感器和电压检测仪,所述压电式传感器和电压检测仪电连接;且触发电路铺设在限速道路段的进出口位置,触发电路通过感受车身重量启动或关闭整套装置。
优选地,所述电压检测仪包括电压可调装置,电压可调装置连接有稳压二级管。
优选地,所述发射电路还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输入端与触发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红外发射器的输入端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发射电路通过红外发射器发出开关信号指令和限速指令激活接收电路。
优选地,所述红外发射器包括编码器,编码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单片机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单片机与指令存储芯片,所述单片机与指令存储芯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监控电路包括车载单片机控制系统与车速传感器;所述红外接收器、车速传感器分别与车载单片机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红外接收器包括与红外发射器相对应的解码器,所述解码器连接有可调延时电子开关;所述车载单片机控制系统包括第二单片机和音频存储芯片,所述第二单片机和音频存储芯片电连接。红外接收器打开后为防止一直打开,接收到干扰红外信息而设定了可调延时器,从而保证红外接收器只打开适当时间。
优选地,外接设备包括车载语音装置和警示闪光灯。
优选地,所述车载语音装置为汽车本身所携带的扬音器。本车载语音装置既可以另外安装,也可以是汽车本身所携带的扬音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道路限速语音提示装置通过电路激活,监控电路中的车载单片机控制系统将调用音频存储芯片中限速音频信息通过车载语音装置播放,提示驾驶员进入限速路段,接下来打开车速自我监控电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另外也减轻减轻驾驶员的驾驶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道路限速语音提示装置电路结构框图;
图2是道路限速语音提示装置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3是道路限速语音提示装置一种控制、发射电路外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材料和加工方法为本技术领域常规材料和加工方法。
图1中A为触发电路;B为发射电路;C为接收电路和监控电路;
图2中A1与B1 /A2与B2分别为触发电路和发射电路
如图1所示,一种道路限速语音提示装置,包括触发电路、发射电路、接收电路、监控电路与外接设备,触发电路的输出端与发射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发射电路的红外发射器与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器无线电连接,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外接设备电连接。
触发电路包括压电式传感器和电压检测仪,压电式传感器和电压检测仪电连接;且触发电路铺设在限速道路段的进出口位置,触发电路通过感受车身重量启动或关闭整套装置。电压检测仪包括电压可调装置,电压可调装置连接有稳压二级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27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动连接固定结构以及平衡梁
- 下一篇:一种采煤工作面高位偏E型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