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面顶液压机锥形底结构铰链梁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3085.1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1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龚世勇;周福平;胡毅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桂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6 | 分类号: | B01J3/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41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面顶 液压机 锥形 结构 铰链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刚石液压机,具体为一种六面顶液压机锥形底结构铰链梁。
(二)背景技术:
超硬材料六面顶液压机是利用六面顶的工作原理,通过液压同步推动六个硬质合金顶锤对合成材料进行挤压产生高压,并通过低电压大功率电流进行加热产生高温,使合成材料内部组织发生质变而形成新的超硬材料的过程。
六面顶金刚石液压机的结构为六个工作缸于上、下、前、后、左、右空间布置,所述工作缸由法兰盘受轴向推力,设计为由铰链梁兜底来承受它的推力,具体为工作缸设于铰链梁内腔,对于工作缸为活底缸的情况(如本申请人单位设计的CS系列活底缸),则是缸底直接作用于铰链梁内腔底部。
所述铰链梁内腔底部的传统结构为平底,其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加工制造误差,缸底作用于铰链梁内腔底部的力量不均匀,可能是集中作用于铰链梁内腔底部的中间,而铰链梁内腔底部外缘的最佳受力位置却未得到充分利用。
2、铰链梁是合金铸造件,重量大,材料消耗大,导致成本高。
3、在热处理过程中,平底结构铰链梁的底部较厚,淬火后局部冷却慢,严重影响调质质量。
4、平底结构铰链梁整体强度不高。
(三)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六面顶液压机锥形底结构铰链梁,其目的在于优化铰链梁结构,提高强度。
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六面顶液压机锥形底结构铰链梁,包括中间筒体及四周联接耳片,所不同的是所述中间筒体的内腔底部中间向内凹陷形成中空底。
所述凹陷的常用形状为上口大下口小的锥形腔。
所述锥形腔的锥度取值范围在10°~20°之间。
为保证铰链梁足够的强度,所述凹陷深度小于中间筒体的底厚,凹陷口面积小于内腔底部面积的2/3。
本发明的优点:
1、本发明六面顶液压机锥形底结构铰链梁的锥形底结构,减轻了铰链梁的重量,节约了成本。
2、本发明的铰链梁壁厚和底厚趋向均匀,有效降低了应力集中,有利于提高铸造质量,增强零件的疲劳强度。
3、本发明的结构导致冷却均匀,热处理效果更好。
4、本发明铰链梁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整体强度得到提高。
(四)附图说明:
图1为铰链梁、工作缸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中间筒体;2、联接耳片;3、锥形腔;4、铰链梁;5、缸底。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六面顶液压机锥形底结构铰链梁包括中间筒体1及连接于中间筒体1四周的两组相对设置的联接耳片2,所述中间筒体1的内腔底部中间向内挖空形成凹陷的中空底,如图2所示。
通常上将凹陷形状设定为锥形腔3,所述锥形腔3的上口大下口小,其锥度取值为10°~20°;所述锥形腔3的深度小于中间筒体1的底厚,锥形腔3的上口面积小于内腔底部面积的2/3,如图2所示。
如图1所示,铰链梁4的中间筒体1的内腔承载活底缸(工作缸的一种类型),活底缸的缸底5作用于中间筒体1的内腔底部;由于内腔底部为中空底,所述缸底5中间部分被架空,缸底5作用力被调配至锥形腔3外围的内腔底部,使中间筒体1的内腔底部受力更趋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桂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桂林桂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3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盘驱动总成和无人搬运车
- 下一篇:一种控制设备移动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