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专用的缓释长效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3207.7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2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吕瑞新;邵明升;吕庆淮;解永军;吕瑞卿;刘靖;杨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傅玉英 |
地址: | 276024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专用 长效 复合肥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大豆专用的缓释长效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含有影响尿素在土壤中硝化作用的物质的多种肥料与无特殊肥效组分的混合物的制备。
背景技术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产量和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居世界第四位。在民生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饲料产业对豆粕的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短缺状态。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大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人们努力的方向。
大豆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有相当一部分由与其共生的大豆根瘤菌的固氮机制供应。对氮磷钾肥料的需求比例与其他作为明显不同。另外,铁、鋅和钼元素是大豆生产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
由于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人们产生了一种偏见,导致偏重施用磷肥和钾肥。其实,大豆的生长是需求氮元素较多的作物,在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根瘤衰退后,均需要有充足的氮元素供应,必须通过施肥实现。
尿素是含氮高、肥效快、用量大的优质氮肥。但是,尿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通过挥发、淋溶、分解和径流等途径流失,导致肥效利用率不高,据统计,当季利用率只有30%左右,这不仅造成了化肥的浪费,而且对于大气、水体土壤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硫和各种高分子树脂对尿素进行包膜处理。或者加入尿酸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利用环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包膜甚至多层包膜或者几种包括肥料颗粒混合等组成缓释控释肥料;包膜材料难以在土壤中降解,对土壤环境造成危害。而且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污染环境。
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021688.8《可生物降解包膜尿素》成功地解决了尿素氮肥存在的以上问题,利用能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的硬脂酸作为氮肥尿素的包膜材料,提供了一种包膜材料可生物降解,无污染,又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的可生物降解包膜尿素产品。但是,它只是一种优质氮肥,营养成分单一,不能作为适合于大豆种植施用的缓释肥料。
磷是生物细胞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磷灰石是制造磷肥和提取磷及其化合物的最主要矿物原料;但是制造磷肥要求磷灰石P2O5≥28%;提取磷及其化合物要求的磷灰石P2O5的含量更高。
而且随着磷化工产品和磷肥工业的发展,磷矿粉需要量迅速增加,高品位磷矿资源匮乏。仅仅依赖于富磷矿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品位不高的磷灰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对于节约资源,还是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大豆专用肥料存在如下不足:
1..多层包膜,生产工艺复杂、投资大、生产成本高。
2.包膜材料难以降解,长期使用会给土壤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3.肥料中的主要营养元素配比对于大豆生长各阶段的需求不匹配,肥效利用率低。
4.缺乏必须的微量元素,营养不全面,影响产量提高。
5.能够同时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大豆专用的缓释长效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还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克服传统偏见、降低生产成本、优异环境保护,而提供一种营养全面,缓释性能优异,能充分满足大豆对养分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肥料的效力,既能提高大豆产量又能提高其品质的适合于大豆种植施用的缓释复和肥料。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
本发明的一种大豆专用的缓释长效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原料制成:
其中:
所述混合磷肥由磷酸二铵、钙镁磷肥与磷灰石粉复合而成,其质量百分比例如下:
磷酸二铵% 35~60
钙镁磷肥% 10~25
磷灰石粉% 30~40
所述磷灰石粉是P2O5含量在10%~20%之间的低品位磷矿粉;
所述锌、铁、钼添加剂是锌、铁、钼的水溶性盐;
所述造粒助剂由70%-85%的膨润土和30%-15%的铝矾土粉混合组成;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钾肥、氮肥复合物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32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