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3861.8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0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为;王振国;刘卫东;梁剑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超 声速 风洞 实验 舱门 开启 装置 | ||
1.一种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适用于开启或者关闭风洞实验舱的舱门,所述舱门为所述风洞实验舱在闭合状态下圆弧圆心位于实验舱舱体轴向中心线上的圆弧形翻盖(20),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40)包括弹性推拉杆(42),所述弹性推拉杆(42)的一端与所述圆弧形翻盖(20)铰链连接,所述弹性推拉杆(42)的另一端铰链连接有一旋转臂(44),所述旋转臂(44)经旋臂轴(48)连接有动力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推拉杆(42)包括套筒(422),所述套筒(422)内置有一弹簧(423),位于所述套筒(422)内腔的所述弹簧(423)的一端连接有一延伸出所述套筒(422)外部的活动杆(421),所述活动杆(421)在所述套筒(422)内可沿轴向移动,所述弹簧(423)的另一端连接有一旋转柄(424),所述旋转柄(424)与所述套筒(422)的内壁卡合连接并延伸出所述套筒(422)外部,所述活动杆(421)延伸出所述套筒(422)外部的一端与所述圆弧形翻盖(20)铰链连接,所述旋转柄(424)延伸出所述套筒(422)外部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臂(44)铰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杆(421)在位于所述套筒(422)内的一端设有第一凸部(421b),所述套筒(422)在相应的轴向端部设有第二凸部(422a),所述第一凸部(421b)与所述第二凸部(422a)配合以阻止所述活动杆(421)整体沿轴向滑出所述套筒(422)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柄(424)与所述套筒(422)的内壁通过螺纹(425)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臂(44)包括板梁(441),所述板梁(44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旋臂轴(48)连接的圆套(442),所述板梁(441)的另一端连接有成对设置的侧板(444),成对设置的所述侧板(444)之间贯穿有拉杆轴(43),所述拉杆轴(43)与所述弹性推拉杆(42)铰链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套(442)与所述板梁(441)之间还设有用于加强二者连接强度的加强筋(44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臂(44)的宽度沿与所述旋臂轴(48)相连的一端至与所述弹性推拉杆(42)相连的一端逐渐变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用于提供动力源的电动机(46),所述电动机(46)的输出轴经一减速机构将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臂轴(4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速机构为齿轮减速器(45)或者蜗轮蜗杆减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超声速风洞实验舱舱门开启装置(40)还包括一承重支架(47),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承重支架(4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38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