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5622.6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7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夏智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嘉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田子荣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车载系统的功能日益完善,进一步地满足用户对多媒体、导航等的应用需求。但由于考虑到系统的响应速度、操作简易性以及其它实际应用需求,车载系统一般会基于简洁的OS(操作系统)进行应用开发,这就直接限制了其功能应用。有见及此,发明人希望通过现今普及率高且功能强大的智能移动终端来弥补车载系统应用上的不足,产生本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与智能移动终端互联的车载系统,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更多的媒体应用以及共享智能移动终端上的媒体资源。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移动终端与车载终端,所述智能移动终端设有实时截屏模块、第一数据打包模块、第一通讯模块以及第一数据解释模块;所述车载终端包括MCU以及与MCU连接的触摸屏、显示屏、扬声器,其设有坐标数据获取模块、第二数据打包模块、第二通讯模块以及第二数据解释模块;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与第二通讯模块对应建立通讯连接;
所述实时截屏模块用于截取智能移动终端执行程序指令而生成的实时画面;
所述第一数据打包模块用于将智能移动终端执行程序指令而生成的实时画面以及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并经由第一无线模块发送;
所述第一数据解释模块用于解压并提取车载终端发送过来的坐标数据,并将触点坐标信号转换成自身对应的坐标数据并根据该坐标数据生成对应的指令;
所述坐标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载终端的触摸屏的触点坐标数据;
所述第二数据打包模块用于将触点坐标数据及其它数据进行压缩,并经由第二无线模块发送;
所述第二数据解释模块用于解压并提取智能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实时画面以及对应的音频数据,所述实时画面由MCU输出至显示屏,所述音频数据由MCU输出至与扬声器。
上述方案,通过车载终端的触摸屏来操作智能移动终端,实现各种媒体应用与音频、视频的共享。
所述第一通讯模模块、第二通讯模块可采用有线传输技术,包括USB连线、MHL连线;或无线传输技术,包括WIFI、蓝牙、RF。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将车载系统设置为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或者同时包括上述两种连接方式。
所述车载终端还设有与MCU连接的声音采集模块,所述声音采集模块包括麦克风以及对应连接的音频识别模块,所述音频识别模块与MCU连接。
上述方案,可使驾驶者直接通过车载系统拨打或接听电话,不需手持智能移动终端,保障行车安全。
麦克风至少为一个,分别与音频识别模块有线或无线连接。为了更为清晰地获取声音信号,可根据车箱内的布局合理设置一个或多个麦克风。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智能移动终端与车载终端结合在一起, 既大大降低了车载终端的成本, 也丰富了车载终端的功能。同时,还可实现行车期间的语音通话,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广泛应用在汽车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载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车载系统包括包括智能移动终端1与车载终端2,所述智能移动终端1设有实时截屏模块11、第一数据打包模块12、第一通讯模块13以及第一数据解释模块14;所述车载终端2包括MCU以及与MCU连接的触摸屏、显示屏、扬声器,其设有坐标数据获取模块21、第二数据打包模块22、第二通讯模块23、第二数据解释模块24、音频识别模块25以及与所述音频识别模块25连接的至少一个麦克风,所述音频识别模块与MCU连接。麦克风可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所述音频识别模块连接。
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3与第二通讯模块23以无线WIFI方式通立通信连接。
所述实时截屏模块11用于截取智能移动终端执行程序指令而生成的实时画面;
所述第一数据打包模块12用于将智能移动终端1执行程序指令而生成的实时画面以及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并经由第一无线模块13发送;
所述第一数据解释模块14用于解压并提取车载终端2发送过来的坐标数据,并将触点坐标信号转换成自身对应的坐标数据并根据该坐标数据生成对应的指令;
所述坐标数据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车载终端2的触摸屏的触点坐标数据;
所述第二数据打包模块22用于将触点坐标数据及其它数据进行压缩,并经由第二无线模块23发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嘉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嘉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56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