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带高度自适应调节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6581.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0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贺锦鹏;牛旭周;马芳武;刘卫国;周大永;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20 | 分类号: | B60R22/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带 高度 自适应 调节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涉及汽车安全技术,尤其涉及安全带高度调节技术。
背景技术
汽车三点式安全带上端固定点的位置对于不同身高使用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相对位置过高的安全带上端固定点将导致安全带织物斜跨使用者颈部,从而带来不安全因素;相对位置过低的固定点将导致使用者肩部或上臂受到过大的压迫力,影响驾驶舒适性和安全带限位作用。因此,现有的安全带上端固定点多设有高度调节器,手动调节安全带的高度,这类装置在调节安全带高度的时候人体需要侧转,操纵不方便,不能根据驾驶员身高进行自适应调节,增加了驾驶员操作动作,同时也降低了驾驶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自适应式的安全带高度调节方法及装置,以减轻驾驶员操作动作,增强驾驶舒适性。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带高度自适应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发动机点火后,执行系统自检,若自检发现故障,通知驾驶人员;若自检无故障转入步骤(2);
(2)监测是否收到开启安全带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的信号,若未收到该信号,继续步骤(2)监测;若监测收到该信号,转入步骤(3);
(3)监测安全带锁扣是否插入,若判断安全带锁扣未插入,继续步骤(3)监测,若判断安全带锁扣已插入,转入步骤(4);
(4)检测驾驶员的身高信息,根据驾驶员身高与安全带对应关系确定安全带上端固定点的位置信息,并转入步骤(5);
(5)根据上述输出的安全带上端固定点的位置信息调节安全带高度后,转入步骤(6);
(6)驾驶员确定高度是否合适,若确定高度合适,转入步骤(7),若需要微调,输入控制指令后,继续调节直至合适高度后转入步骤(7);
(7)驾驶员开始驾驶,监控安全带锁扣信息,若判断安全带锁扣插入,继续步骤(7);若判断安全带锁扣已拔出,结束此次安全带高度调节。
所述步骤(3)中驾驶员身高信息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是否存在已输入的驾驶员身高信息,若已存在驾驶员身高信息,根据驾驶员身高与安全带对应关系输出安全带上端固定点的位置信息;若检测不存在输入的驾驶员身高信息,转入步骤(b);
(b)启动传感器测量驾驶员身高,并根据驾驶员身高与安全带对应关系输出安全带上端固定点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驾驶员的身高信息、座椅高度信息以及驾驶员坐姿信息确定所述安全带上端固定点的位置信息。
优选的,所述安全带上端固定点的活动区间为0-21c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安全带高度自适应调节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安全带高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安全带高度控制器相连的开关按钮、安全带未系提醒装置、身高探测传感器、仪表控制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开关按钮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所述仪表控制器设有人机交互界面,用于驾驶员输入指令,所述安全带高度控制器接受到所述安全带未系提醒装置发送的安全带固定信息后,经由所述仪表控制器或者所述身高探测传感器确定驾驶员身高信息并计算相应的安全带上端固定点的位置信息,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将安全带高度调节至适当位置。
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所述身高探测传感器为摄像头传感器,所述摄像头传感器安装于驾驶员头部侧前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根据传感器探测的驾驶员身高、人机界面输入的驾驶员身高和指令控制等方式自动调节安全带上端固定点,可以自适应的调节安全带高度,避免驾驶员重复的手动调节,减轻驾驶员操作动作,增强驾驶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带高度自适应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发动机点火后,执行系统自检,若自检发现故障,通知驾驶人员;若自检无故障转入步骤(2);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人机界面显示和/或音频报警的方式提醒驾驶员系统出现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65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置六边形反应槽的斜板或管沉淀池
- 下一篇:工装板送取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