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加固设计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87094.8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3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利华;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1C11/413 | 分类号: | G11C11/41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加固 设计 静态 随机 存储 单元 | ||
1.一种辐射加固设计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存取NMOS晶体管(103)、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1)、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2)和第二存取NMOS晶体管(203),其中:
该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1)与该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2)构成交叉耦合的锁存器,该锁存器连接于正电源电压VCC和电源地GND之间;
该第一存取NMOS晶体管(103)的栅端与字线(102)连接,源端或漏端与位线(101)相连接;
该第二存取NMOS晶体管(203)的栅端与字线(102)连接,源端或漏端与位线反(20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固设计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1)包括第一输入PMOS晶体管(104)、第二输入PMOS晶体管(106)、第一负载NMOS晶体管(105)和第二负载NMOS晶体管(107),其中:
第一输入PMOS晶体管(104)的源端或漏端与第一负载NMOS晶体管(105)的源端或漏端相连接,构成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端(out10);
第二输入PMOS晶体管(106)的源端或漏端与第二负载NMOS晶体管(107)的源端或漏端相连接,构成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端(out11);
第一输入PMOS晶体管(104)的栅端为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入端(in10);
第二输入PMOS晶体管(106)的栅端为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入端(in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射加固设计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NMOS晶体管(105)的栅端接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端(out11),所述第二负载NMOS晶体管(107)的栅端接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端(out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固设计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2)包括第三输入PMOS晶体管(204)、第四输入PMOS晶体管(206)、第三负载NMOS晶体管(205)和第四负载NMOS晶体管(207),其中:
第三输入PMOS晶体管(204)的源端或漏端与第三负载NMOS晶体管(205)的源端或漏端相连接,构成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out20);
第四输入PMOS晶体管(206)的源端或漏端与第四负载NMOS晶体管(207)的源端或漏端相连接,构成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out21);
第三输入PMOS晶体管(204)的栅端为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入(in20);
第四输入PMOS晶体管(206)的栅端为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入(in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辐射加固设计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负载NMOS晶体管(205)的栅端接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out21),所述第四负载NMOS晶体管(207)的栅端接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out20)。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辐射加固设计的静态随机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入端(in10)与所述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out20)相连接,所述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入端(in11)与所述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out21)相连接,所述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端(out10)与所述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入(in20)相连接,所述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端(out11)与所述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入(in21)相连接,由此所述第一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1)与所述第二差分串联电压开关逻辑单元(2)构成交叉耦合的锁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709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