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化扬声器,音箱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7469.0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9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H04R1/20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孟湘明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化 扬声器 音箱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集成化扬声器,由其制造的音箱以及制造方法,该集成化扬声器包括至少一喇叭系统;至少一被动音效器;以及集成壳体,该集成壳体形成一振动腔,当该喇叭系统接收到音频信号产生振动时,带动该振动腔内的空气振动,该振动腔内的空气进一步使该被动音效器振动,从而该喇叭系统与该被动音效器一起振动产生音效。本发明的集成化扬声器体积小巧、厚度薄,结构简单,增强低音。为保证音响有优良的音质效果,本发明采用嵌入射出一体式制造工艺,最大限度的保证音响的音质效果,大大缩短的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特别涉及一种集成有喇叭和被动音效器的集成化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由集成化扬声器制成的音箱。
背景技术
大量应用在高保真音响方面的扬声器大多采用的是电动式扬声器,同时,为取得更好的音质效果,常常会在音箱上设置一个被动辐射器;现有的传统工艺只是简单的将被动辐射器螺接固定在音箱上,从而取得增强低音的效果,由上述方法制作的音响被动辐射器的辅助低音效果差,若提高音质,则需要增大音箱的体积,而此时,较大体积的音箱不仅不便于携带,而且摆放时占用空间较大;除上述采用螺接的方法安装被动辐射器外,还可采用胶水粘结的方法,采用此方法时,不仅操作麻烦,加工要求高,费工费时,而且,时间久了之后,胶水层容易老化,影响音响的音质。
目前的一些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越来越趋向于薄、轻、巧,同时,还要求这些电子数码产品有高质量的音效。但由于扬声器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减少扬声器厚度的同时还要使其具有良好的音效,这是目前所面临的难题。同时,由于一些薄型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自带的音响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另外,现有的扬声器一般由厂家定制,不能让消费者或多媒体制造商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组合搭配得到自己想要的音质效果的音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体积小巧、厚度薄,结构简单,增强了低音效果,可作为现代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等音源设备的内置扬声器或者外置扬声器的集成化扬声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化扬声器,其通过至少一个喇叭系统带动至少一个被动音效器,产生纯净的音效,所述被动音效器的设置有利于改善整个音效装置的低音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化扬声器,其中借助于所述被动音效器和所述喇叭系统的搭配设计,所述音效装置可以达到更好的低音效果,从而所述集成化扬声器不需要再进行复杂的内部结构的设计,从而使所述集成化扬声器的体积和尺寸更小,厚度更薄,方便存储、运输和携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化扬声器,其可以和其他的被动音效器,其他音箱,集成化扬声器等搭配使用,集成化扬声器上也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喇叭系统和多个被动音效器来达到所需要的音质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化扬声器的制造方法,其采用将喇叭、被动音效器、模组面板等嵌入一体射出制造工艺形成集成化扬声器,此集成化扬声器腔体容积都按喇叭系统、被动音效器参数特性最佳音质表现设计,不仅最大限度的保证音响的音质效果,而且现代化的工艺和模具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的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集成化扬声器制造的音箱,其根据不同尺寸喇叭参数和外形,搭配与之相配的被动音效器和壳体,形成多种可选择的集成化扬声器,然后让一些多媒体制造商可以将不同的集成化扬声器择其所需,只需额外设计不同的外箱,将音箱模组直接放入自己设计的不同外观外壳中,加入蓝牙、无线、耳放等不同功能模块,就可以变成一个功能强大、体积超小型、音质好的便携式音箱。让不懂声学的设计师也可以轻易设计出所需的音箱。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化扬声器,其包括:
至少一喇叭系统;
至少一被动音效器;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7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