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湿地简易水处理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8255.5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1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设;赵晟;吴常文;王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湿地 简易 水处理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大型湿地简易水处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湿地简易水处理回收装置,属于渔业养殖领域,但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养殖产业废水治理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并逐步发展成为影响产业发展前景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不仅影响我们自身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我国整个养殖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与此同时,废水治理已存在多年,而湿地水处理则主要利用自然环境与人工方式组合,过滤、沉淀池、湿地植物滤床、各类不同类型的天然过滤砂石介质,通常使用一个或多个环节,采用物理、化学手段,沉降、过滤、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循环水处理设施、设备;其配置可分为典型或标准配置,可随意附加过滤系统、媒体室、曝气、生物修复系统、灌溉系统、混合流形等设备以达到增强去除污水、废水等水中污染物的能力。本发明将设施工程技术和生物生态技术优化组合代替昂贵繁琐的水处理设备;具有安全可靠、管理简便、节能环保、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的大型湿地简易水处理回收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大型湿地简易水处理回收装置,系统为环柱形结构,外防水墙侧面设进水管和出水管,内设有第一水流分区档板、人工湿地净化池、过滤盖板、沉淀池,人工湿地净化池设有内防水墙和出水区,内防水墙通过出水区和外防水墙相通,内防水墙设第二水流分区档板、导管、渗水孔和排污口,排污口穿过过滤盖板和沉淀池相通,经排污管道。水通过进水管旋转进入沉淀池,池水的离心作用使固体颗粒发生沉降,悬浮、泡沫污物经过滤盖板过滤后进入人工湿地净化池,微生物载体砾石滤材和经济水生植物区,从而实现了对池水多次循环过滤。
系统外防水墙侧面设进水管和出水管,其中进水管外接地下污水池与沉淀池相连通,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手柄。通过控制水阀上面水阀手柄,可调节出水量。
系统外防水墙内底部为沉淀池、引导流分区中间是过滤盖板,上方是人工湿地净化池,在外防水墙与内防水墙的池壁上安置第一水流分区档板使池水通过出水管流出,内防水墙与导管池壁上安置第二水流分区档板使池水通过出水区进入人工湿地净化池。在外防水墙和内防水墙池壁上安置第一水流分区档板,可以使池水循环过滤后进入外防水墙再次过滤,直到遇上第二水流分区档板后流出,从而实现了净化废水的能力。
人工湿地净化池设有排污口穿过过滤盖板连通沉淀池,使池水固体颗粒通过排污口汇集于沉淀池经排污管道。循环过滤精练,从而增强了净化水质。底部有凹陷,用于积累固体污物,中间的锥形凸起能在水流旋转时将污物碎屑通过离心作用分散在环形沟内,并最终定时从排污管排出。
人工湿地净化池采用人工湿地组成的循环水处理设施,在湿地表导栽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净化池内填充碳酸盐矿或石灰石滤材生态处理养殖废水。其水经过沉淀池、过滤盖板,进入人工湿地净化池,池中的微生物载体砾石滤材和经济水生植物降解和吸引氨氮、亚硝酸氮,分解重金属,消除有毒有害物质,有效净化水质达养殖业用水标准。
导管高于水平地面,并且其顶部设有盖帽。防止杂物落入,便于定期维护。
由于本发明大型湿地简易水处理回收装置,其具有环柱形结构,外防水墙侧面设进水管和出水管,内设有人工湿地净化池、过滤盖板、沉淀池,人工湿地净化池设有内防水墙和出水区,内防水墙通过出水区和外防水墙相通,内防水墙设有导管、渗水孔和排污口,排污口穿过过滤盖板和沉淀池相通。废水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的大型湿地简易水处理回收装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主视剖面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俯视流向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剖面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标号说明:系统1、出水阀31、引导流分区19、排污口14、渗水孔15b、进水管2、出水管3、砾石滤材6、水生植物5、第一水流分区档板18、第二水流分区档板18a、人工湿地净化池12、沉淀池11、过滤盖板13、导管15、内防水墙16、外防水墙17、出水区16a、地下污水池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普陀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82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气缸式发电的瓦斯监测与照明两用系统
- 下一篇:铜铝液相扩散焊用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