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了分布式X射线源的物品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8867.4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1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唐华平;李元景;赵自然;刘耀红;秦占峰;张金宇;唐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G01V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闫小龙;卢江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分布式 射线 物品 检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分布式X射线源的物品检查装置,具有:机架;物品通道;物品传送装置;分布式X射线源,在每个工作周期内能够以不同位置依次产生X射线;探测器阵列,用于接收来自分布式X射线源的X射线并输出表征X射线强弱的信号;电子学系统,接收来自探测器的信号,将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与对应的探测器位置编号形成数据包,输出将探测器阵列的多个探测器信号和位置编号形成的数据包序列;图像处理系统,接收来自电子学系统的输出,对探测器位置编号和对应的表征X射线强弱的信号进行处理,构建形成受检查物品的图像;射线源电源,用于对分布式X射线源供电;控制系统,用于对各分部件进行逻辑控制,使各分系统协调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X射线物品检查装置,特别涉及使用了分布式X射线源的物品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X射线物品检查装置是利用X射线透射成像的原理,对工业产品、行李包裹、人体部位等检查对象进行透视成像,以获取检查对象的细微结构信息,从而达到缺陷判断、危险品检查、医疗诊断等目的的仪器设备。X射线物品检查装置在工业无损检测、安全检查、医学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这类设备早期是胶片式的平面透视成像设备,目前的先进技术是数字化、多视角并且高分辩率的立体成像设备,如CT(computed tomography),可以获得高清晰度的三维立体图形或切片图像,是一种高端应用。
在CT设备中(包括工业探伤CT、行李物品安检CT、医疗诊断CT等),通常是将X射线源放置在受检对象的一侧,在受检对象的另一侧放置接收射线的探测器,当X射线穿过受检对象时,其强度会随受检对象的厚度、密度等信息发生改变,探测器接收到的X射线的强弱就包含了受检对象的一个视角方向的结构信息。如果再将X射线源和探测器围绕受检对象转换位置,就可以获得不同视角方向的结构信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结构重建,就可以获得受检对象的立体图像。目前的CT设备是将X射线源和探测器固定在围绕受检对象的圆形滑环上,在工作中每运动一圈,就得到受检对象的一个厚度切面的图像,将其称为切片,受检对象再沿厚度方向运动,得到一系列切片,这些切片综合起来就是受检对象的三维精细立体结构。因此,在现有的CT设备中,为了获得不同的视角图像信息,就要变换X射线源的位置,因此X射线源和探测器需要在滑环上运动,为了提高检查速度,通常滑环运动速度非常高。由于X射线源和探测器在滑环上的高速运动,导致设备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此外,受运动速度的限制,CT的检查速度也受到了限制。虽然近年来最新一代的CT采用圆周排列的探测器,可以使探测器不做运动,但是X射线源仍需要在滑环上运动,可以增加多排探测器,使X射线源运动一周,获得多个切片图像,从而提高CT检查速度,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滑环上运动带来的结构复杂、检查速度低等问题。
此外,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了一种产生分布式X射线的光源装置,展示了一种通过热阴极产生电子束流、低能扫描、限流产生阵列分布再高压加速并打靶产生X射线的分布式X射线源。此外,还制造了一种阴控多阴极分布式X射线装置,展示了一种多个阴极阵列按某种顺序受控产生电子束流,被聚焦限流后再高压加速并打靶产生X射线的分布式X射线源,并且可以是直线型或弧型结构。在本发明中利用这些分布式X射线源,通过灵活的结构布置,获得多种可满足不同应用要求的物品检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分布式X射线源的物品检查装置,能够获取受检查对象的三维立体透视图像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品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机架;
物品通道,处于所述机架内,用于使受检查物品通过;
物品传送装置,处于所述机架内并且位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下方;
分布式X射线源,位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上方,在每个工作周期内能够以不同位置依次产生X射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88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