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接头及防止蒸汽进入橡套电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0685.0 | 申请日: | 201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5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高骏;李志刚;彭建锋;魏述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曹焕元 |
地址: | 213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接头 防止 蒸汽 进入 电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的加工与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牵引线与挤出线的牵引接头及防止蒸汽进入橡套电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橡套电缆(橡胶被覆电缆)相比于塑料被覆电缆有许多优点:柔软性好、耐油、抗扭、耐磨等。橡胶被覆电缆在生产时,导体通过模芯被挤覆上橡胶套,然后橡胶经过充有高压蒸汽的管道进行硫化,现有的硫化设备都为水汽平衡模式,这样电缆在出硫化管之前电缆已经充分冷却,避免了电缆在出密封时由于内外压力差过大导致橡胶起泡、破裂等现象。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牵引线(牵引线通常是前一次生产结束时专门遗留在橡胶挤出机以后的上密封装置、硫化管道、下密封装置等设备上的挤出线)连接待挤出线,将挤包后的电缆带出硫化管道,通过下密封和下牵引后到收线盘上。由于硫化管道中都是高压蒸汽,一旦蒸汽进入电缆内部,会对电缆质量造成重大影响,需要将其剪掉,而这部分电缆进水长度少则几十米,多则整个电缆全部进水,造成严重浪费。因此做好牵引线与待挤出线的接头处的连接防水。通常的做法是将牵引线与挤包后的电缆直接进行固定连接并进行相应的包覆密封防水处理。一般待挤出线的线径在12毫米以下,可采用上述方法。当线径大于等于12毫米时,在相互连接固定时线与线之间会产生较大的间隙,在轴向上要进行防水处理的长度较长,而且线径越粗,相互连接时的难度越大。在接头要通过硫化管道时,管道中硫化段都是高温蒸汽,高温蒸汽容易沿连接处的细小的缝隙进入接头内部,连接处在轴向上的长度较长,周向上可渗入面积较大也增加了渗水的风险。其次在牵引过程中,接头处还要承受一定的拉力,容易导致接头处的防水处理的包覆层产生缝隙。因此如何确保可靠牵引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密封处理一直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追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连接牵引线和挤出线的牵引接头及防止蒸汽进入橡套电缆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牵引接头,其结构特点是:牵引接头为钢制一体件,包括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左右两侧的连接部。主体部呈轴线沿左右向设置的圆柱形,主体部的直径小于待挤出线的线径1至12毫米。主体部上设有止水槽。止水槽有2至8条。各条止水槽沿主体部轴向从左至右依次等间隔设置。各条止水槽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均沿主体部的周向设置,且开口向外。连接部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形状结构相对应,且对称设置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左连接部呈开口向右的“U”形,左连接部由其“U”形的两个端头从左方连接在主体部的左侧面上。左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形成左穿线孔。右连接部呈开口向左的“U”形,右连接部由其“U”形的两个端头从右方连接在主体部的右侧面上。右连接部与主体部之间形成右穿线孔。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的前后向的厚度为主体部的直径的8/35至2/5。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当待挤出线的线径为12至15毫米时,主体部的直径小于待挤出线的线径1至2毫米。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当待挤出线的线径为15至20毫米时,主体部的直径小于待挤出线的线径1至3毫米。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当待挤出线的线径为20至25毫米时,主体部的直径小于待挤出线的线径1至5毫米。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当待挤出线的线径为25至35毫米时,主体部的直径小于待挤出线的线径1至8毫米。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当待挤出线的线径为35至45毫米时,主体部的直径小于待挤出线的线径1至10毫米。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当待挤出线的线径大于45毫米时,主体部的直径小于待挤出线的线径1至12毫米。
采用上述相应的牵引接头的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连接牵引线和挤出线防止蒸汽进入橡套电缆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06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隔膜泵的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旅行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