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血循型蛇毒鸡卵黄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1562.9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范永升;蒋福升;丁志山;刘翔宇;吕迪;潘平;毛建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40 | 分类号: | C07K16/40;C07K16/02;A61K39/395;A61P3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血循型 蛇毒 卵黄 抗体 及其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循型蛇毒鸡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yolk,IgY)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而言,是基于血循型蛇毒锌离子金属蛋白酶活性基序多肽免疫,制备抗血循型蛇毒鸡卵黄抗体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毒蛇咬伤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每年被蛇咬伤的人数有250多万人,导致死亡人数高达12.5万人。我国每年毒蛇咬伤患者达10多万人次,其中约73%为中青年,死亡率为5%~10%,蛇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者占25%~30%。可见毒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生物安全隐患,必须采取相关措施,降低或消除相关风险。
注射抗蛇毒血清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蛇毒本身成分复杂,含有数百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用全毒免疫产生的抗蛇毒血清不仅含有能中和毒素成分的抗体,也含有大量针对蛇毒中其他非毒素成分的抗体。这不仅使得抗血清的临床使用剂量大大增加,增加了过敏反应概率,也浪费了宝贵的血清资源(Wagstaff S C, Laing G D, Theakston R D, et al. Bioinformatics and multiepitope DNA immunization to design rational snake antivenom. PLoS Med, 2006, 3:184.)。如果能够将蛇毒中的主要毒性致死成分分离、纯化,制备单克隆抗体,则其中和相应蛇毒蛋白能力将极大提高,抗体用量减少,不良反应也可相应减少,而且其抗体生产成本也将极大降低,质量也可得到稳定控制。检索相关文献,已有不少有关蛇毒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尹惠琼. 利用噬菌体展示文库技术制备抗蛇毒ScFv抗体. 云南大学,2004硕士论文.; 李丽红等. 眼镜王蛇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25(3):236-238.等)但绝大部分仅局限于毒蛇分类鉴定和基础理论研究上;这极可能是由于蛇毒毒性成分的多样性(贾艳等. 蛇毒的毒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蛇志,2004,16(2):23-32.),因此至今几乎没有一种单克隆抗体能够完全中和某种蛇毒毒性。
尖吻蝮蛇( Deinagkistrodon acutus)是我国常见的毒蛇,属于蝰科蝮亚科,又名五步蛇(浙江),棋盘蛇(福建),百步蛇(台湾),主要栖息于越南北部,老挝和中国南部地区,其毒液主要为血循毒(Li QB, Yu QS, Huang GW, et al. Hemostatic disturbance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snakebite in south China. Toxicon. 2000, 38(10):1355-1366. Chen CC, Yang CM, Hu FR, et al. Penetrating ocular injury caused by venomous snakebite. Am. J. Ophthalmol. 2005, 140(3): 44- 546.)。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流血不止,肿胀迅速,毒素向肢体上端蔓延,常有水泡、淤斑出现。中毒严重者还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少尿、无尿,最后因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研究表明,蛇毒金属蛋白酶(Wagstaff S C, Laing G D, Theakston R D, et al. Bioinformatics and multiepitope DNA immunization to design rational snake antivenom. PLoS Med, 2006, 3:184)是引起出血、致死等症状的主要物质,它们有的干扰伤口血液的凝结和血栓的形成,有的则降解胞外基质或基底膜,可占总蛇毒蛋白的60%以上,是蛇毒蛋白中的主要成分;能够有效中和这些金属蛋白酶,则基本可以有效缓解五步蛇毒对机体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15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