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浪涌垂直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1589.8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7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希 |
主分类号: | F03B13/14 | 分类号: | F03B13/14;F03B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1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浪 垂直 发电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浪涌垂直发电装置,属新能源领域。为沿海地区近海浪涌、潮汐发电,其中特别是海岛浪涌、潮汐发电问题,有了电能就有了解决沿海地区与海岛建设和居民生活的头等大问题。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近海有数千个海岛,大的如:舟山群岛,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万山岛等等,沿海地区与海岛所需电力电源、淡水等资源,无法普及从海浪涌、潮汐中获得能源,目前的解决方法,依赖建火力电厂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或远距离超高压电网供电,国外个别有财力支持下可建大规模潮汐发电,涡轮直径达百米,投资几十亿美元 ,产电能几十兆瓦,还有筑坝 潮汐落差发电,这些举 措投资效益差,维修成本太大,无法推广应用。海岛若采用岸基电网供电,必须建海底高压供电电缆,投资同样十分巨大,安全性较差。目前有一种机械蓄能式浪涌发电装置实用专利,以海底为参照零点,转换效率低,难实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投资少、易建设、抗风力好、环境适应好、经济效益高的海浪涌垂直发电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浪涌垂直发电装置,由浮动舱,重力锤,上定滑棘轮组,上缆绳,下缆绳,下定滑棘轮组,水下固定壳体结构件,水下锚定件,浮动舱上环,浮动舱下环,陆基钢筋混凝土梁,陆基岸海礁石,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方形笼式桁架,多路充电控制器,大能量蓄电池,大功率逆变器,大功率变压器构成;
所述上定滑棘轮组由上定滑棘轮,第一升速变速箱,第一发电机,第一发电机输出端构成;
所述下定滑棘轮组由下定滑棘轮,机械旋转记忆弹簧,第二升速变速箱,第二发电机,第二发电机输出端构成;
所述浮动舱置于海平面上,浮动舱位于水下部分大于位于水上部分,所述上缆绳通过固定在所述浮动舱上部的所述浮动舱上环,经所述上定滑棘轮与所述重力锤相连,所述上定滑棘轮设置于陆基钢筋混凝土梁上,所述下缆绳通过固定在所述浮动舱底部的所述浮动舱下环与所述下定滑棘轮相连,所述下定滑棘轮安装于所述水下固定壳体结构件内,所述水下固定壳体结构件经所述水下锚定件固定在陆基岸海礁石上;
所述上定滑棘轮旋转带动同轴的第一升速变速箱和第一发电机旋转,经第一发电机输出端输出;所述下定滑棘轮经机械旋转记忆弹簧驱动同轴的第二升速变速箱和第二发电机旋转,经第二发电机输出端输出;
所述第一发电机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发电机输出端分别接入多路充电控制器,经大能量蓄电池、大功率逆变器及大功率变压器,并入电网;
在所述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方形笼式桁架上设有多个所述浮动舱。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浪涌垂直发电装置,由浮动舱,重力锤,上定滑棘轮组,上缆绳,下缆绳,下定滑棘轮组,水下固定壳体结构件,水下锚定件,浮动舱上环,浮动舱下环,水下沉箱,水下岩基钢筋混凝土梁,泥沙底,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方形笼式桁架,多路充电控制器,大能量蓄电池,大功率逆变器,大功率变压器构成;
所述上定滑棘轮组由上定滑棘轮,第一升速变速箱,第一发电机,第一发电机输出端构成;
所述下定滑棘轮组由下定滑棘轮,机械旋转记忆弹簧,第二升速变速箱,第二发电机,第二发电机输出端构成;
所述浮动舱置于海平面上,浮动舱位于水下部分大于位于水上部分,所述上缆绳通过固定在所述浮动舱上部的所述浮动舱上环,经所述上定滑棘轮与所述重力锤相连,所述上定滑棘轮设置于水下岩基钢筋混凝土梁上,所述下定滑棘轮安装于所述水下固定壳体结构件内,所述水下固定壳体结构件经所述水下锚定件固定在所述水下沉箱上,所述水下沉箱放入所述泥沙底固定;
所述上定滑棘轮旋转带动同轴的第一升速变速箱和第一发电机旋转,经第一发电机输出端输出;所述下定滑棘轮经机械旋转记忆弹簧驱动同轴的第二升速变速箱和第二发电机旋转,经第二发电机输出端输出;
所述第一发电机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发电机输出端分别接入多路充电控制器,经大能量蓄电池、大功率逆变器及大功率变压器,并入电网;
在所述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方形笼式桁架上设有多个所述浮动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希,未经陈建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15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