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壳体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91886.2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9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田;周小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富石律师事务所 31265 | 代理人: | 杨楠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讯领域,尤其涉及移动终端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用户对其便携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将移动终端设计的更加轻薄,是移动终端设计人员的重要研发方向。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壳体,设置两个钢片,其中一个钢片(第一钢片11)通过模具镶嵌注塑工艺固定在移动终端外壳的前盖上,其作用是增加外壳前盖的坚固性;另一个钢片(第二钢片12)则固定在显示屏的边缘,其作用是保护显示屏和防止显示屏收到外界的电磁干扰。一方面防止显示屏在制造、运输和组装过程中被损伤;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技术中显示屏是粘合在前盖14上的,在维修时如需要拆卸显示屏,需要人工将显示屏从前盖上撕下,此时固定在显示屏边缘的钢片可保证在拆卸过程中显示屏不被损伤。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制造工艺和结构,第一钢片11只有厚度达到0.4毫米,才可以保证在模具镶嵌注塑时不被挤压变形;第二钢片12必须达到0.2毫米以上才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再加上粘合剂13的厚度,这部分结构的厚度总合超过0.6毫米。这就给移动终端轻薄型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移动终端壳体,其结构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移动终端的厚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包括前盖和固定在显示屏上的钢片,所述钢片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前盖上。
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壳体,将现有技术中的两个钢片的结构省略为一个钢片的结构;且不再采用镶嵌注塑工艺。不但达到了现有技术中原有的技术效果,还进一步有效的降低了移动终端外壳的厚度,节省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降低材料损耗,减低能源损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钢片和显示屏组装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盖钢片在整机中的螺丝固定3D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盖钢片在整机中的螺丝固定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前盖钢片在整机中的卡扣固定截面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壳体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包括前盖和固定在显示屏3上的钢片1,所述钢片1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前盖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终端外壳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其一,将现有技术中的两个钢片的结构省略为一个钢片的结构;其二,不再采用镶嵌注塑工艺。由于上述改进所带来的技 术效果在于:第一,由于结构更加简单,省略了一片钢片,可有效降低移动终端外壳的厚度;第二,由于不再采用镶嵌注塑工艺,所述钢片1在装配的过程中不再受到较大的压力,因此本实施例所述的钢片1的厚度无需再达到0.4毫米以上,经过研发人员反复试验,该钢片1的厚度只要达到0.3毫米,就可以起到防止显示屏3损伤、防止电磁干扰和使前盖更加坚固的作用。第三,由于省略了一个钢片1,无需再使用粘合剂粘贴两个钢片,又可减少粘合剂所导致的厚度和粘合剂的成本。第四,由于所述钢片1与所述前盖为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前盖上,在维修移动终端时,如需拆卸显示屏3,可将显示屏3与所述钢片1一同从所述前盖上拆下,仍可起到防止显示屏3在拆卸过程中被损伤的作用。本实施例对现有技术的改进,虽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部件,但不但达到了现有技术中原有的技术效果,还进一步有效的降低了移动终端外壳的厚度,节省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降低材料损耗,减低能源损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钢片1通过双面胶2粘合在显示屏3上。
如图1所示,所述钢片1上设有螺丝孔9,可利用螺丝将所述钢片1固定在所述前盖上。这样就实现了所述钢片1与所述前盖的可拆卸固定连接,在维修时,只要旋开螺丝就可以方便的拆下所述钢片1及显示屏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1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适于医学用途的热封包装的纤维材料
- 下一篇:硅单晶制造方法、硅单晶和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