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4602.5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9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郑昊;朱春明;李向民;姜浩;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组合 圈梁 构造 整体 加固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是一种利用型钢、钢板、螺杆和聚合物砂浆整体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砌体结构是我国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从城市到农村均有大量的砌体结构。在我国89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实施之前(1992年正式实施)建造的砌体房屋多为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措施不完善的无筋砌体结构。历次地震震害(特别是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均表明,该类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在地震中破坏严重或完全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且该类房屋存量大,全部拆除重建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均不合理,最好的做法是通过合理的整体加固方法提高其整体抗震性能以使其继续发挥作用。现有的加固改造方法多针对单个构件、整体效果不佳,且较多采用湿作业施工,工期长、对周围环境影响大,且加固施工对砌体结构的使用空间和外立面均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
这种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其技术方案为,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在砌体结构需要设置构造柱、圈梁的位置,设置型钢组合构造柱和型钢圈梁,型钢组合构造柱中型钢和竖向钢板通过新增的小承台与原结构基础相连,型钢、墙体和钢板之间通过对穿螺杆连接,同时在型钢、钢板与墙体之间采用聚合物砂浆填充密实,型钢—墙体—钢板以及聚合物砂浆构成型钢组合柱;在楼板底部与墙体交接处通长设置型钢圈梁,墙两侧的钢构件也通过对穿螺杆连接;该圈梁与组合柱中的钢构件通过焊接连接,型钢组合柱和型钢圈梁形成新的构造柱—圈梁体系,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绑扎小承台钢筋笼,并将小承台钢筋笼种植在原结构基础上;
小承台钢筋笼包括12根竖向钢筋和3根箍筋,竖向钢筋种植在原结构基础内,深度为竖向钢筋直径的19~22倍,箍筋贯穿墙体绑扎成形;竖向钢筋直径12mm,箍筋直径8mm;
(2)在每个需要设置钢构造柱的位置安装钢构造柱竖向钢构件,竖向钢构件与墙体表面保留8~12mm间隙;竖向钢构件贯穿楼板沿房屋全高设置;
墙两侧的竖向钢构件采用对穿螺杆锚固,同侧竖向钢构件采用缀板焊接连接;竖向钢构件下端锚入小承台钢筋笼内;
优选的,对穿螺杆为5.8级M12螺杆,间距200mm;
优选的,竖向钢构件包括两根钢构造柱竖向角钢和两根钢构造柱竖向钢板,钢构造柱竖向角钢安装在墙体内的转角处,两块钢构造柱竖向钢板6安装在钢构造柱竖向角钢对侧,并且钢构造柱竖向角钢与钢构造柱竖向钢板外侧对齐;竖向钢构件与墙体表面间隙为10mm;
(3)在板底与墙体交接处通长安装钢圈梁水平钢构件,两侧的水平钢构件采用对穿螺杆锚固;
优选的,对穿螺杆为5.8级M12螺杆,间距200mm;
优选的,缀板间距200mm,长340mm,宽50mm,厚5mm。
优选的,钢圈梁水平钢构件包括两根钢圈梁水平角钢和两根钢圈梁水平钢板;在楼板和墙体的阴角处设置钢圈梁水平角钢,外墙外侧对应位置设置钢圈梁水平钢板;并且钢圈梁水平角钢与钢圈梁水平钢板外侧对齐;
(4)钢圈梁水平钢构件与钢构造柱竖向钢构件焊接连接;钢圈梁的钢构件遇到钢构造柱的竖向钢构件时,钢圈梁构件断开并焊接连接;
(5)小承台制模浇筑自流平灌浆料,竖向钢构件、缀板与墙体间隙填充聚合物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强度不低于C40。
本发明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的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能够大幅提砌体结构的抗震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保证结构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使得砌体结构能够继续使用,同时钢构造柱-钢圈梁和聚合物砂浆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周期短、施工影响小,对原有使用空间和外立面无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为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在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在B-B方向的截面图。
图4为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在C-C方向的截面图。
图5为型钢组合圈梁和构造柱整体加固砌体结构在D-D方向的截面图。
图中1—墙体,2—小承台,3—承台钢筋笼(12□12竖向钢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4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