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挤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4644.9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1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其秀;王书勇;葛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5/04 | 分类号: | B21C35/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吕俊清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剪压余 装置 具有 挤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机的主剪设备,特别涉及主剪压余的打料设备。
背景技术
在挤压机,例如铝挤压机的工作过程中,每一次挤压结束后,都需要主剪剪刀片下降,将压余与挤压制品分离。由于被剪切金属的性质、温度、剪刀片结构等原因,剪切粘性大的压余时,压余经常会粘连在剪刀片背面的弧形区内,影响下次剪切效果。现有技术一般在主剪刀片的弧形区斜上方安装有打料装置。如图1所示,打料装置的打料杆3一端连接于油缸的柱塞,另一端穿过铜导套4,对准主剪刀片1的弧形区2,打料时,打料杆3以油缸驱动,并通过铜导套4导向,随着活塞杆的伸长,打料杆3直接接触到压余,将其打落。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打料杆3端部经常粘连金属铝,甚至部分金属铝随打料杆3端部进入铜导套4内,严重影响了主剪打料设备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挤压机,该打料装置能有效避免压余与其他部分粘黏,提高打料装置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其包括移动跟随机构、拨杆机构和旋转机构,该移动跟随机构包括导向柱,该拨杆机构包括安装杆、油缸、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该油缸通过安装杆连接于该导向柱,该油缸的柱塞固定连接于该第一连杆的上端,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该第二连杆的上端枢转连接,该旋转机构包括连接板、旋转轴、固定块及拨料铲,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该连接板的一端枢转连接,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该旋转轴固定连接,该拨料铲与该旋转轴固定连接,该旋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固定块内,该导向柱固定连接于该固定块,该旋转机构能够带动该移动跟随机构和该拨杆机构一起移动;当该油缸的柱塞伸出时,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下移,带动该连接板、旋转轴及拨料铲旋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挤压机,其包括主剪装置和上述的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该主剪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剪刀片移动机构,该剪刀片移动机构包括主剪刀片和移动滑块,该主剪刀片固定于该移动滑块,能够随着该移动滑块上下移动,该主剪刀片的背面具有弧形区域,部分弧形区域朝正面凹入,形成容置部,用于容纳该拨料铲,该固定块固定于该移动滑块,该第一导向座固定于该固定支架,该移动跟随机构、该拨杆机构和该旋转机构能够随该剪刀片移动机构一起移动,当该主剪刀片从剪切的初始位置下降至终止位置的过程中,带动该移动跟随机构、拨杆机构和旋转机构一起下降,此过程中该拨料铲位于该容置部内,当该油缸的柱塞伸出时,该拨料铲旋转离开该容置部,将压余从该主剪刀片的背面剥离。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打料装置通过旋转的拨料铲剥离主剪刀片上的压余,打料动作准确,与压余的接触面积大,有效减少粘性金属的流动变形,且拨料铲的整个打料过程不与其他部分干涉,特别是打料装置的导向部分远离压余,从而避免压余与其他部分粘黏,提高打料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左视图;
图4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与本发明的打料装置对应的剪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剪刀片的剪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挤压机包括主剪装置10和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20。主剪装置10包括两固定支架11和剪刀片移动机构12。剪刀片移动机构12设置于两固定支架11之间,剪刀片移动机构12包括主剪刀片121和移动滑块122,如图6所示,主剪刀片121通过其上的5个螺孔经由螺栓固定于移动滑块122,随着移动滑块122上下移动,剪切压余(此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故不再次赘述)。如图6、7所示,当主剪刀片121剪切压余30时,其一侧靠近内部具有挤压制品的挤压工具40(该侧为正面S1),另一侧靠近压余(该侧为背面S2),主剪刀片121的刀刃从A处下降至压余30的下端,即B处,从而将压余切除。背面S2具有弧形区域S3,部分弧形区域S3的中部朝正面S1凹入,形成容置部123。本实施例中容置部123为矩形,其中心线与主剪刀片121中心线重合。
如图2、3所示,打料装置20为一种连杆结构,其包括移动跟随机构21、拨杆机构22和旋转机构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46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