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铁路两线变六线道岔区桥梁梁部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4845.9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1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毕玉琢;文望青;王斌;翟润奇;许三平;陈新;吴斌;李的平;张治华;张莉;谢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04 | 分类号: | E01D2/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铁路 两线变六线 道岔 桥梁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中道岔梁的设计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速铁路两线变六线道岔区桥梁梁部构造。
背景技术
道岔作为铁路的一个设备,设置在桥上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常见的铁路道岔区桥梁梁部采用的是多片式简支T梁,它可以适应道岔区桥梁的桥面变宽的优点,但是多片式简支T梁存在缺陷和隐患:
1、多片式简支T梁横向刚度和扭转刚度较小,并且在高速列车通过时,产生地动力响应加剧,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较差,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
2、当道岔桥桥梁梁部采用多片式简支T梁时,道岔不能避免布置在梁缝上,梁缝的伸缩、横向错动、梁端的转动都会引起道岔几何形位的变化,高速道岔上出现任何超出允许范围的不平顺都有可能激起列车强烈的动力响应,对行车安全有不利影响。
3、目前,桥梁上面设置了多股道,桥面较宽,横向采用多幅梁的方案比较合理。常规方案是横向采用多幅梁,正线梁、侧线梁互相独立,该方案在强度、刚度等方面均能满足要求,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在相邻的两联(孔)梁相接的梁缝处,因梁部变形引起的钢轨横向错位较大,不易控制,很难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高速铁路两线变六线道岔区桥梁梁部构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高速铁路两线变六线道岔区桥梁梁部构造,包括两线变四线道岔区、四线变六线道岔区和岔后线间距变化的区;所述两线变四线道岔区由变宽连续梁构成,所述岔后线间距变化的区由中间等宽简支梁、左侧变宽简支梁和右侧变宽简支梁构成;所述四线变六线道岔区以中心线对称分布左侧变宽连续梁和右侧变宽连续梁,所述左侧变宽连续梁和右侧变宽连续梁采用单箱单室的箱梁或者单箱双室的箱梁或单箱单室向单箱双室渐变的箱梁。
进一步地,所述变宽连续梁采用单箱双室的箱梁。
再进一步地,所述变宽连续梁采用单箱双室变单箱三室的箱梁。
再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等宽简支梁采用单箱单室的箱梁,左侧变宽简支梁和右侧变宽简支梁采用单箱单室向单箱双室渐变的箱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合理的梁部孔跨,道岔避免布置在梁缝上,道岔距梁缝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小道岔及轨道的变形、变位、附加力,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减小道岔后期维护保养的工作量。
2、本发明的梁部采用合理箱室构造,提高梁体的各项刚度,与道岔区桥梁宽度及桥梁受力特点相适应,改善桥梁的动力性能,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3、本发明在变道岔区采用多幅梁时,采用合理的梁部分幅形式,结合桥梁支座的布置方案,降低钢轨在两联(孔)梁相接的梁缝处的横向错位,满足无砟轨道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速铁路两线变六线道岔区桥梁梁部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两线变四线道岔区A-A内D-D线梁型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两线变四线道岔区A-A内E-E线单箱双室梁型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两线变四线道岔区A-A内E-E线单箱三室梁型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四线变六线道岔区B-B内F-F线单箱单室梁型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四线变六线道岔区B-B内F-F线单箱双室梁型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岔后线间距变化区C-C内G-G线梁型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岔后线间距变化区C-C内H-H线梁型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A-A为两线变四线道岔区,B-B为四线变六线道岔区,C-C为岔后线间距变化区,1.变宽连续梁,2.左侧变宽连续梁,3.右侧变宽连续梁,4.等宽简支梁,5左侧变宽简支梁,6.右侧变宽简支梁,7.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高速铁路两线变六线道岔区桥梁梁部构造,包括两线变四线道岔区A-A、四线变六线道岔区B-B和岔后线间距变化的区C-C;两线变四线道岔区A-A由变宽连续梁1构成,梁上布置了正线两股道和侧线两股道7。四线变六线道岔区B-B以中心线对称分布左侧变宽连续梁2和右侧变宽连续梁3,每幅梁梁上股道7数为双线变三线。所述岔后线间距变化的区C-C由中间等宽简支梁4、左侧变宽简支梁5和右侧变宽简支梁6构成,每幅梁上布置了两股道7。
如图2-4所示,两线变四线道岔区A-A的变宽连续梁1采用的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是单箱双室的箱梁,二是单箱双室变三室的箱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48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