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外围垂直互连技术的叠层型3D-MCM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5679.4 | 申请日: | 201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2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董刚;刘全威;杨银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528 | 分类号: | H01L23/528;H01L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外围 垂直 互连 技术 叠层型 mcm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涉及微电子组装,特别是多芯片组件MCM,垂直互连叠层型三维多芯片组件3D-MCM技术,主要应用于实现复杂电子系统的小型化、高性能、高可靠性。
背景技术
微电子组装技术是减小电子设备体积重量、加快运算速度、提高可靠性、减少组装层次的关键技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多芯片组件MCM,而在多芯片组件MC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多芯片组件3D-MCM以其独有的优势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国际上,以美、法等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加强了对三维多芯片组件3D-MCM的研究。美国Honeywell公司采用AIN多层基板制作的航天计算机用存储和处理3D-MCM,上层包括两个双面组装的存储器组件,每面含有八个8×32K的SRAM,一个线性驱动器IC和一个备用SRAM;下层包括一个单面组装的处理器组件,内含5个1750A芯片。法国Thomson公司采用3D-MCM技术实现了便携式图像传输组件,包含一个微棱镜、一个312×287光电二极管阵列、九个IC芯片和四十个元件,而体积仅为14mm*11mm*10mm。目前国外3D-MCM主要应用于军用电子、航天电子和大型计算机等领域,主要产品有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图像处理与识别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大型并行计算机处理器以及二级缓存等。
目前国内的多芯片组件MCM研究单位虽然对3D-MCM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总体来说尚属于起步阶段。美新半导体公司公开了一种利用PCB基板进行垂直互连的三维多芯片组件3D-MCM封装方法,在PCB基板侧壁和表面贴装有IC和MEMS等芯片,进行垂直方向贴片。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七一研究所公开了一种三维多芯片组件3D-MCM的互连及封装方法,采用该方法的计算机单位面积连接点数大于10000个/dm2,热阻小于0.45℃/W,I/0数量为256个,组装效率达121%。
虽然近年来国内3D-MCM的研究小有成就,但是3D-MCM实用化工作方面尚属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的应用水平和发展规模相比有较远距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所以展开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外围垂直互连技术的叠层型三维多芯片组件3D-MCM结构,在多芯片组件MCM的基础上,采用外围垂直互连技术,形成叠层型三维多芯片组件3D-MCM,用于满足复杂电子电路系统的小型化、高性能及高可靠性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外围垂直互连技术的叠层型三维多芯片组件3D-MCM结构,包括上层多芯片组件MCM,外围垂直互连焊柱(1),下层多芯片组件MCM,封装壳体(2);
所述上层多芯片组件MCM,包括第一芯片放置区(3)、上层球栅阵列(4)和第一高密度多层互连基板(8);第一芯片放置区(3)位于第一高密度多层互连基板(8)的上表面;该上层球栅阵列(4)位于第一高密度多层互连基板(8)的下表面;该第一芯片放置区(3)内各个芯片之间的互连通过在第一高密度多层互连基板(8)上布线实现;第一芯片放置区(3)内各个芯片与下层多芯片组件MCM中各个芯片之间的互连管脚以及与外围电路的互连管脚均连接到上层球栅阵列(4);
所述外围垂直互连焊柱(1)是由上层球栅阵列(4)的各个焊球引出到互连球栅阵列(7)的垂直互连金属柱,所述外围垂直互连焊柱(1)用于实现上层多芯片组件MCM中各个芯片与下层多芯片组件MCM中各个芯片之间的互连,以及通过该外围垂直互连焊柱(1),把上层多芯片组件MCM中各个芯片与外围电路的互连管脚连接到下层球栅阵列(6);
所述下层多芯片组件MCM,包括第二芯片放置区(5)、下层球栅阵列(6)、互连球栅阵列(7)和第二高密度多层互连基板(9);第二上层芯片放置区(5)位于第二高密度多层互连基板(9)的上表面;所述下层球栅阵列(6)位于第二高密度多层互连基板(9)的下表面;所述互连球栅阵列(7)位于第二高密度多层互连基板(9)的上表面和第二芯片放置区(5)的外围;第二芯片放置区(5)各个芯片之间的互连通过在第二高密度多层互连基板(9)上布线实现;该第二芯片放置区(5)中各个芯片与外围电路的互连管脚连接到下层球栅阵列(6)上;下层球栅阵列(7)作为叠层型三维多芯片组件3D-MCM中的所有芯片与外围电路的互连管脚;
所述的封装壳体(2),包括四个侧面壳体和一个顶面壳体,叠层型三维多芯片组件3D-MCM中所有芯片均封装在该封装壳体(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5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