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空快速跳伞用的多项安全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96995.3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阮其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其田 |
主分类号: | B64D17/62 | 分类号: | B64D17/62;B64D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9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低空 快速 跳伞 多项 安全 保护装置 | ||
1.应用范畴:它是用于航空超低空跳伞快速降落军事和体育运动领域,能突破传统警戒极限最低高度的安全保护装置。
2.技术背景:传统的空降兵跳伞理论上是在600M起跳而开伞高度则不应小于300M(俗称临界死亡高度),目前国际最低纪录为284M。特别因空降兵装备随现代化进程的改变其载荷量也日增,它使空降后产生的重力加速度尤增,为了确保安全只好以提高跳伞高度去应对,这样,由此产生的负面作用(延长了着陆时间)它将会给机组和伞兵都会带来意外灾难!现代战争的“时空”控制乃分秒必争,战士生命直系于斯。另外由于延时降落将会给对方火力提供充足瞄打空间,换言之,高悬空降则成为地面的活耙对象。从检索中尚未发现在伞兵和跳伞运动员表演时低于284M超低空速降纪录,约在五年前,美国跳伞俱乐部应邀前来北京,作超低空跳伞表演和切磋。结果是在没有提供新技术装备和其他防范措施情况下,他的创纪录(临界极限高度)为298M,此时,中国运动员普遍感觉肋骨象散了架一样难受(在开伞第一瞬间),近半个月还恢复不过来。
3.发明内容:选择为缩短降落时间和采取降低开伞高度而传统理论上认为极限警戒高度是300M,如果不采取增大降落伞的面积情,再降低高度无疑是种高风险举措。另一方面,因为超低空其空气密度相对要大,故在开伞瞬间降落伞对人体那股向上的突发“拉拽力”它比蹦极运动还要大得多。它对跳伞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伤害,为此要有针对地设计一套能与之抗衡的由弹簧与油或气组合成的逆向阻尼装置由与主降落伞串接起来使其产生向下反作用力偶与向上的“拉拽力”柔性相抗衡而且是异相同步的。倘若不具备一套多项连环的互补性强的安保缓冲装置,必将付出高昂代价乃至于生命。本发明基于上述情由除为其在“加速度”1G×自重解套外还创造出一套合理的总体预案来应对,它既是多种门类的现有技术组合,又是能互补的安保装置,使“超低空快速跳伞”能在极限警戒高度以下进行,它缩短了降落宝贵时间,使人身安全得以保障,客观地说是应该用多种组合集成的创新方法由三种门类不同结构原理<1>如装上一个“逆向阻尼组件”装置(由弹簧与油或气组成)它异同步的串接在主降落伞上它是由(A)区段-柔区和(B)区段-硬区合成的“拉拽力”力偶所作出最优占比点就能确保开伞第一瞬间起到良好阻尼作用此时是缓冲式的抗衡去抗衡开伞瞬间所产生的突发式的向上“拉拽力”,见附图2的向量图解。其次是反作用力引信弹射、磁推、液压助推以及快速将充气垫充气连环控制式安保措施来完成。<2>开跳后应首先自动打开一个充气的小球伞,然后再 打开主降落伞,它的作用是能达到选用相对比常规要小些的主降落伞外,还能在打开主降落伞时少受些开伞由于瞬间所产生的向上“拉拽力”。<3>:空降人员在臀部座下装有钢板和引信弹射系统(类似现成战斗机自动弹射跳伞装置),能在先于人体降落着地前提早3-5秒钟通过重力传感器被平衡好的“倒锥形”重锤触头(2),由于引索弹性回位,使由打容量电容触点接通放电去引信发射能将人体及整个载负向上空弹射约1-2M高度(此举专为消除之前的加速度影响而设),同时将气阀(4)打开。<4>:由两付永久磁铁(4),(5)以磁极相反分别固定在两腿旁附有滑轨(6)上、下端,由于它是活动的所以能使“定”、“动”两磁铁距离变小,使强磁极相斥产生推力。<5>:在跳伞人员脚下安装两个充气安全垫(12)。以上这三种力共同促使伞兵着地后能先反弹2M左右高度,以消除由空降开始产生的重力加速度力偶,一般经验公式采用质量×9.8,关键是超低空跳伞绝不能是“每打伞”否则9.8倍重力必将粉身碎骨,关键是既要分秒必争又要万无一失。起到缓冲作用使“超低空快速跳伞”得以安保。<6>:附设一个传感器(8),它能以讯号灯的形式提醒跳伞者:若有意外时(指故障),尚可使用补救用的一个手把(9)通过用手紧握来拉动钢索并由杠杆强行打开气阀(3),并且还能将一个小型保护伞(11)迅速打开,此时还能打开小冷气瓶(10)将脚底下的安保充气垫(12)快速充气,也能弥补人体弹高约1-2M后再降落的减震作用,至于以后再缓降(由球伞提供升力),作为最后防线确保跳伞安全免受伤害。
4.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在空降人员跳离机窗时要有自动打开的小球伞的设施保证
<2>它能在降落着地提前约3-5秒时间通过其重力传感器它由钢索带动的“倒锥形”触头(2),作用能使电容放电引信将人体向上弹射约1-2M高度,将气阀(4),使脚下两只安全气垫(12)充气。以上均系经由实验后获取数据编好程序实行自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其田,未经阮其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69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