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桅杆机构及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1624.1 | 申请日: | 201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1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王晓晨;计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5/00 | 分类号: | E21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梁朝玉;尚志峰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桅杆 机构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桅杆机构,更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坑道钻机的桅杆机构。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桅杆机构的钻机,适于坑道下的深孔钻进工艺。
背景技术
坑道钻探技术已成为现阶段国内地面勘探的主要手段,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坑道钻机是实现坑道钻探技术的关键设备,高效率、稳定的坑道钻机才能保证坑道钻探技术的顺利发展。井下实际工况复杂,空间狭小,这就要求坑道钻机尽可能占用较小的空间,实现较高的性能,同时具备高稳定性与安全性。桅杆机构又是坑道钻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坑道钻机的整机性能与外形尺寸。目前,国内井下用坑道钻机种类繁多,以小型定向钻机为主,行程短、钻进能力弱,只适用于浅孔勘探工作;大型坑道钻机又占用空间大,运输不方便,只适用于中大型矿井。另外,现有的钻机调角结构较为复杂,人为辅助工作时间长,工人劳动强度大并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桅杆机构及包括该桅杆机构的钻机,能够适应井下恶劣的工况,并可实现高效、大功率的深孔钻孔技术,还能够实现钻进角度的双向调节,操作方便,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或者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桅杆机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桅杆机构的钻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桅杆机构,用于钻机,所述桅杆机构包括桅杆座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桅杆座1上固定安装有两平行的导杆2,所述导杆2上可滑动地安装有滑台3,所述滑台3被安装在所述桅杆座1上的驱动元件4所驱动,可沿所述导杆2往复滑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元件4为双出杆双作用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两活塞杆的端头固定安装在所述桅杆座1上并位于两平行的所述导杆2之间,所述液压缸的缸筒与所述滑台3固定连接,且所述缸筒的运动方向与所述导杆2平行。
优选地,所述滑台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成对的导向套31,所述导向套31与所述滑台3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31上成型有与所述导杆2配合的通孔311,所述导杆2贯穿所述通孔311。
进一步,在所述导向套31的所述通孔311的开口处安装有防尘圈312,在所述通孔311的内壁上设置有润滑油槽313,所述润滑油槽313与设置在所述滑台3上的油杯32相连通。
或者,在所述通孔311内安装有耐磨的滑套314,在所述滑套314的开口处安装有防尘圈312,在所述滑套314的内壁上设置有润滑油槽313,所述润滑油槽313与设置在所述滑台3上的油杯32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液压缸的所述两活塞杆通过锁紧螺母41固定安装在所述桅杆座1上,所述导杆2通过锁定端盖21固定安装在在所述桅杆座1上,所述桅杆座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优选地,所述导杆2的截面为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或者燕尾形,相应地所述通孔31的孔型为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或者燕尾形。
优选地,所述导向套31为对应设置的两对,两两贯穿在所述导杆2上。
优选地,在所述桅杆座1的四角上安装有支撑杆座5,所述支撑杆座5可相对所述桅杆座1转动,并可与机体上的支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桅杆座1的端部设置有铰座6,可与所述机体上的升降油缸铰接。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项中任一所述的桅杆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桅杆机构,为敞开式结构,安装、拆卸、维修方便,且抗弯强度、抗扭强度高,易于更换易损件;结构布局合理:采用平行并列设置的导杆,滑台运行平稳,驱动元件和平行的导杆并列设置,布局紧凑、节省空间,适于坑道下作业;驱动元件可选用功率大、运动稳定、精确的液压缸,从而适于大功率、深孔钻进工艺;桅杆座上设置有铰座、支撑杆座可以由机体上的升降油缸双向调整桅杆座的角度,从而双向调整钻进角度,四个支撑杆座相互配合,起到调整、定位和锁死的作用,保证桅杆机构的空间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16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