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间隙供油式气动注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2443.0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1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庄小江;刘军;张森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北仑恒铁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9/123 | 分类号: | F04B9/123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9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隙 供油 气动 注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注油泵。
背景技术
压力油泵由于受到动力和结构的限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有柱塞泵,叶片泵和齿轮泵等,都是连续式出油的,而且大都是需要通过电机传动来实现动力传动的,要用在要求间隔试验的场合就显的比较浪费,还存在漏电安全隐患,用压力气体传动的气动注油泵也都设计成连续供油结构,给需要间隙供油的设备增添麻烦。
例如中国专利号ZL 200910144356.1,名称为“一种气动油泵”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动油泵,包括一个进油口、一个压油口及连接这两个油口的油管,所述的油泵的驱动机构为气动装置,即所述的油管在进油口与压油口之间,分成首尾相连通的两条液压管路,在每条液压管路上均设置两个同向的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从进油口指向压油口,在每条液压管路上的两个单向阀之间,各设一个三通接头;所述的两条管路上的两个三通接头与气动往复油缸的两端的油腔连接。该发明人宣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动压力获得连续的高压液压油。这种气动油泵就存在前述的应用不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气动油泵存在的因连续供油造成的应用麻烦,提供一种低噪声、节能、紧凑型的间隙供油气动注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间隙供油式气动注油泵,包括气缸和油缸,所述气缸为设有缓冲装置的可调增压式标准气缸,所述油缸设有分别独立单向工作的吸油口和注油口;所述气缸的缸体和油缸的缸体用连接件连接成一体,气缸的缸腔轴线与油缸的缸腔轴线为同轴设置,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油缸的活塞杆一端同轴连接为一体,而且气缸设在油缸的上方部位。
由缓冲气缸通过气缸活塞杆与油缸活塞杆连接带动油缸活塞缓慢提升,使油缸下腔形成低压区从而产生吸力将液压油通过吸油口缓慢吸入油缸下腔并且完全吸满整个下油腔;然后通过气动阀门换向操作,由可调增压气缸通过气缸活塞杆与油缸活塞杆连接带动油缸活塞下降,将液压油通过注油口输出,这样就形成一个注油过程;气缸不断地上下动作,使油泵的出油口间隙地输出压力油。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活塞杆与油缸活塞杆为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油缸的吸油口设有引导吸入的单向阀,油缸的出油口设有引导输出的单向阀。
作为优选,在各单向阀的阀座部位设有圆锥面的扩大开口。该圆锥面的扩大开口可以增大阀座与阀瓣的接触面以减小阀座磨损量,同时借助于扩大开口是压力油的流动阻力减轻。
作为优选,所述气缸的缓冲装置由设在标准气缸的上盖内侧的沉孔与标准汽缸的活塞顶端面的圆锥台配合构成,所述圆锥台的大头直径与所述沉孔的直径相等。当活塞上行至圆锥台插入所述沉孔时,随着圆锥台不断深入,圆锥台与沉孔之间的配合间隙越来越小,封闭在沉孔中的压力空气排出速度趋慢,压力进一步增大,起到对活塞缓冲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适合用于无电、低噪音、节能、紧凑型要求的环境下做可控式间隙性供油装置,可以立式安装,可以控制输出液压油的压力、流量以及液压油的流动速度,操作简单,具有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缸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B-B剖面示意图。
图中,气缸1;缓冲装置11;沉孔111;气缸活塞杆12;螺纹121;可调增压气缸14;圆锥台15;油缸2;吸油口21;油缸活塞杆23;油缸活塞24;连接杆3;单向阀一41;阀座411;圆锥面412;单向阀二42;钢球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间隙供油式气动注油泵,包括气缸1和油缸2,其中气缸1为设有缓冲装置11的可调增压式标准气缸,所述油缸2设有分别独立单向工作的吸油口21和注油口;气缸1的缸体和油缸2缸体用均布的4根连接杆3连接成一体,连接杆3的两端各用螺母锁定;气缸1的缸腔轴线与油缸2的缸腔轴线为同轴设置,气缸活塞杆12的一端与油缸活塞杆23一端同轴连接为一体,而且气缸1设在油缸2的上方部位,气缸1的缸腔直径大于油缸2的缸腔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北仑恒铁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北仑恒铁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2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回收式液压泵/马达变量自动跟踪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