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嵌型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2601.2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7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总光;于永扬;杨烈;李巧玲;王浩;吴明蓬;马龙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嵌型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嵌型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腹腔引流术是普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技术,用于将腹腔内的积液引流至体外,从而达到减轻人体不良反应,促进机体恢复的目的。目前常规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的腹腔引流装置主要为各种规格及型号的硬质或软质硅胶引流管及橡胶材质的血浆管。这种引流装置由于设计或材质的问题,存在以下问题:
(1)腹腔内组织易嵌入致拔管困难:当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腹腔引流管上有数个引流孔,管体为单层结构,其外侧无预防腹腔内组织嵌入引流孔的外防层结构,因此,当引流管置入后,腹腔内的大网膜、肠脂垂、甚至水肿的肠壁等组织易“转入”引流孔,而由于引流管材质过硬或过软,嵌入的组织易进不易出,常导致拔管困难,强行拔出时,给患者带来痛苦,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
(2)现有产品材质及引流效果欠佳:临床现有的引流管材质过硬或过软。常见的硅胶材质的引流管质地偏硬,实际使用中不易弯折,且易摩擦腹腔内脏器;而橡胶材质的血浆引流管质地又偏软,容易压闭,从而导致引流不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置入病患体内后,在使用过程中,能起到防止腹腔内组织转入引流孔内的防嵌型引流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嵌型引流管,包括在管壁上设置有引流孔的硬质引流管,在硬质引流管的外侧还套接有一层设置有引流孔的软质引流管,硬质引流管与软质引流管之间具有引流间隙,并且使硬质引流管上的引流孔与软质引流管上的引流孔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是,硬质引流管的外表面上具有支撑凸起,引流间隙通过支撑凸起确定。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支撑凸起为沿纵向设置在硬质引流管的外表面上的支撑筋。
进一步的是,在硬质引流管的内表面上也设置有所述的支撑筋。
进一步的是,引流间隙大于1.5mm。
进一步的是,硬质引流管由硅胶材料制成,软质引流管由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是,硬质引流管和软质引流管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硬质引流管的外侧套接一软质引流管,并使硬质引流管与软质引流管之间具有一个引流间隙、硬质引流管上的引流孔与软质引流管上的引流孔相互错开,这样,将上述结构的防嵌型引流管置入患者腹腔内后,由于在软质引流管的内侧衬有引流孔错开的可以阻挡腹腔内组织进一步转入的硬质引流管,便可以有效的防止防腹腔内组织转入引流孔中,既使有转入,转入的量也很小,几乎不会影响引流管的拔出,从而在拔出引流管时就不会给病患带来新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嵌型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嵌型引流管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引流孔1、硬质引流管2、软质引流管3、引流间隙4、支撑凸起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置入病患体内后,在使用过程中,能起到防止腹腔内组织转入引流孔内的防嵌型引流管。所述防嵌型引流管包括在管壁上设置有引流孔1的硬质引流管2,在硬质引流管2的外侧还套接有一层设置有引流孔1的软质引流管,硬质引流管2和软质引流管3之间具有引流间隙4,并且硬质引流管2上的引流孔1与软质引流管(3)上的引流孔(1)相互错开。这样,将上述结构的防嵌型引流管置入患者腹腔内后,由于在软质引流管3的内侧衬有引流孔1错开的可以阻挡腹腔内组织进一步转入的硬质引流管2,便可以有效的防止防腹腔内组织转入引流孔1中,既使有转入,转入的量也很小,几乎不会影响引流管的拔出,从而在拔出引流管时就不会给病患带来新的痛苦。
由于外部的引流管由软质材料制成,为了防止使用过程被压紧在硬质引流管上,封堵引流孔造成无法引流,在硬质引流管2的外表面上具有支撑凸起5,引流间隙4通过支撑凸起5确定,进一步的为了使支撑效果更好,支撑凸起5为沿纵向设置在硬质引流管2的外表面上的支撑筋。尽管内部硬质引流管2的材料较硬,但在使用中仍然经常出现被压扁而无法引流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硬质引流管2的内表面上也设置有所述的支撑筋,这样,既使出现被压扁的情况也不会造成引流困难。为了减小本防嵌型引流管的外形尺寸,同时又能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引流间隙4大于1.5mm。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防嵌型引流管的制造,硬质引流管2和软质引流管3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2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