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速微进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2768.9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8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崔凤奎;王晓强;张丰收;刘朋;李春梅;薛进学;吕锋;高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5/40 | 分类号: | B23Q5/4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速微 进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机械、珠宝、金银精加工的进给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机械精加工领域中,大多采用回转进给机构。该类机构的缺点是结构复杂,精度不高,响应速度慢。如:蜗轮蜗杆进给机构,设计成本较大,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回转进给机构的紧凑型要求;凸轮式进给机构,凸轮型面复杂,加工工艺难度较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快速初定位又能够微量进给的双速微进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速微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快速进给机构和微进给机构,快速进给机构包括底座及底座上转动装配的由进给用电机驱动的丝杠,丝杠上通过螺纹旋装有螺母,底座上还固定有导向方向与丝杠轴线平行的导向杆,螺母包括导向滑动装配于导向杆上的导向滑座,所述微进给机构包括固定在螺母上的筒状壳体、筒状壳体内固定的电磁线圈、穿设于电磁线圈中的在电磁线圈的磁场作用下产生轴向伸缩应变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棒,稀土超磁致伸缩棒轴线与丝杠的轴线平行。
所述微进给机构的筒状壳体上还沿稀土超磁致伸缩棒轴向导向移动装配有与稀土超磁致伸缩棒的伸缩应变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用于输出加工的回转动作的加工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双速微进给机构通过两个进给机构的双速进给,可有效节省加工时间,在微进给机构达到加工位置后,通过改变电磁线圈的电磁大小来控制微进给,驱动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棒的调整,能实现高精密加工,精度可达纳米级;而且通过电磁驱动,因此产品加工时可通过改变由电磁特性使得整个机构响应速度快,小于1μs;由于只需改变磁场大小就能改变微进给量,因此只需通过控制电流来这单一变量来控制微进给量,利于编程控制,消除人工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速微进给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速微进给机构的实施例包括快速进给机构和微进给机构,快速进给机构包括底座1及底座1上转动装配的由进给用电机7驱动的丝杠2,丝杠2上通过螺纹旋装有螺母3,底座1上还固定有导向方向与丝杠2轴线平行的导向杆4,螺母3包括导向滑动装配于导向杆4上的导向滑座31,所述微进给机构包括固定在螺母3上的筒状壳体5、筒状壳体5内固定的电磁线圈51、穿设于电磁线圈51中的在电磁线圈51的磁场作用下产生轴向伸缩应变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棒52,稀土超磁致伸缩棒是由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棒体,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是一种公知的Tb-Dy-Fe合金,其在磁场作用下有很高的应变值,现有技术中广泛利用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在变化磁场作用下发生尺寸变化输出机械位移,此处不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介绍。稀土超磁致伸缩棒52轴线与丝杠2的轴线平行。微进给机构的筒状壳体5上还沿稀土超磁致伸缩棒52轴向导向移动装配有与稀土超磁致伸缩棒52的伸缩应变输出端传动连接的用于输出加工的回转动作的加工用电机6。稀土超磁致伸缩棒52通过传动杆53与加工用电机6尾端的底座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双速微进给机构本身也可以不提供加工用电机而是与已有的加工工具配套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丝杠回转实现微进给机构的快进快退,在到达加工位置后,微进给机构中的电磁线圈51得电产生的磁场驱动稀土超磁致伸缩棒52伸缩运动而带动加工用电机6的前进或后退,实现精确定位,精度可达nm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27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定位线背切玻璃钝化芯片的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