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粉废气净化降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4654.8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6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涛;吴志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龙源四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粉 废气 净化 降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化降解装置,主要是一种鱼粉废气净化降解装置,属于鱼粉环保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渔业资源丰富,鱼粉加工业较为发达。鱼粉生产是由低值鱼经过蒸煮、压榨、烘干等工序完成,加工过程产生大量腥臭味的有毒废气,废气的主要成分是三甲铵、二甲二硫醚、二甲三硫醚、苯乙烯、丁酸等,如果直接排放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随着国内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不具备废气处理的鱼粉加工厂被相继搬迁或关停。
目前处理鱼粉废气主要办法包括生物降解技术、燃烧法、吸收法、三相多介质催化氧化法和低温等离子体法等。以上各类除臭技术均存在不足之处:燃烧法处理成本高,易形成二次污染;吸收法净化效率低且易产生二次污染;而低温等离子体法等投资偏高,运行成本高,实用性差。因此,开发投资低、运行费用不高的有效的鱼粉废气处理设备,对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粉废气净化降解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鱼粉废气处理易产生二次污染且实用性差的不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鱼粉废气净化降解装置,包括盖板、强氧化网、槽体、紫外光灯、钢条、软磁条,盖板通过螺丝螺孔安装在槽体上部,槽体内每隔一段间距安装有强氧化网,槽体的两侧安装有多个紫外光灯。
钢条呈U型,表层镀有锌或铬;强氧化网的边缘设有软磁条,方便强氧化网的拆卸清洗;槽体在安装布置时呈迷宫型;强氧化网以金属钛丝网为原料,采用低电压在含有氟离子的电解液中把钛氧化成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低电压的电压为20-60V。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装置利用二氧化钛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的具有极强氧化作用的超氧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能够将鱼粉废气中带臭味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毒的二氧化碳(CO2)、水(H2O)和无毒无机小分子矿物质,简单实用,与目前常用的鱼粉废气处理方法相比,具有降解效果好、设备投资少、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及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可在较大程度上克服现有各种处理方法的不足,应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鱼粉废气净化降解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鱼粉废气净化降解装置的钢条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鱼粉废气净化降解装置的强氧化网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鱼粉废气净化降解装置的工程布局整体示意图;
图中:1、盖板 2、强氧化网 3、槽体 4、紫外光灯 5、钢条 6、软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鱼粉废气净化降解装置,包括盖板1、强氧化网2、槽体3、紫外光灯4、钢条5、软磁条6,盖板1通过螺丝螺孔安装在槽体3上部,槽体3内每隔一段间距(1-2米)安装有强氧化网2,槽体3的两侧安装有多个紫外光灯4,一般每个强氧化网2旁安装四个紫外光灯4。
钢条5呈U型,表层镀有锌或铬,方便软磁条6的吸附;强氧化网2的边缘设有软磁条6,方便强氧化网2的整体拆卸清洗;槽体3在安装布置时呈迷宫型(如图4),以节约工厂的占地面积,达到结构紧凑;强氧化网2以金属钛丝网为原料,采用低电压在含有氟离子的电解液中把钛氧化成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低电压的电压为60V。TiO2 纳米管阵列较TiO2 其它结构表现出更强的光催化活性。在实地测试了TiO2 纳米管阵列对鱼粉废弃的光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2 纳米管阵列对鱼粉废气降解速率是同样条件下TiO2 粉末的1.86倍,去除率则高出20 %,TiO2纳米管阵列的吸收带比TiO2膜有明显蓝移,说明TiO2 纳米管禁带更宽,空穴-电子对具有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这是其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强氧化网2是由许多直径细小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丝(0.05-0.2 mm)交织在一起组成的,此时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丝的电流分配以及阳极氧化工艺达到最佳。
本装置的使用方法:盖板1通过螺丝螺孔安装在槽体3上部后,将鱼粉废气通入到本降解装置内,然后打开紫外光灯4,利用二氧化钛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的具有极强氧化作用的超氧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能够将鱼粉废气中带臭味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毒的二氧化碳(CO2)、水(H2O)和无毒无机小分子矿物质,简单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浙江龙源四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洋学院;浙江龙源四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46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