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冻土冻融循环过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4855.8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6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顾同欣;马巍;王贵荣;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马正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冻土 循环 过程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冻土冻融循环过程试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模拟土体的冻结过程,同时可实现对土体冻结过程中温度、冻胀量、融沉量等因素变化过程的实时监测。
技术背景
冻胀和融沉是寒区工程中建设中要遇到的主要问题。土体在冻结过程中,土中水分(原位水和迁移水)冻结成冰,并形成冰晶体、冰透镜体、分凝冰层等形式的冰侵入体,引起土颗粒间的相对位移,使土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冻胀,冻胀能产生巨大的力,使得挡土构筑物产生位移,铺砌物、构筑物的基础、管道、栅栏等隆起、扭曲甚至断裂破坏。而冻结土体的融化则会引起沉陷,会引起建于其上边的构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路基翻浆等工程病害。这些都对实际工程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往的一些研究显示土体冻融过程中的水分迁移是引起冻胀和融沉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土体在冻融过程中水分迁移进行研究,了解冻融过程中温度场、水分场及应力场的变化状况,对防治冻胀和融沉的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冻融循环进行研究,需对试验装置有以下要求:1.可以对土样两端温度进行分别控制,来模拟土体的实际温度环境;2.试验装置应可以使得土体冻融过程中的进行补水;3.可以对土体体积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4.需能对冻融过程中土体内部温度进行测定。总的来说,需要同时满足冻融过程中所需的温度条件、补水条件、温度采集及冻胀融沉量测定等条件,从而可以对冻结土体所处的环境进行室内模拟,对野外冻土区工程中冻胀、融沉等工程问题的预防与防治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洁、易行的室内冻土冻融循环过程试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实现对土体冻融过程中,冻胀、融沉量,补、排水量的测量,为预防与防治土体冻胀和融沉引起的工程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一种室内冻土冻融循环过程试验装置,包括马廖特瓶、支架、支架杆、温度探头孔、滤纸、控温底板、导水管、水头调节管、密封圈、金属多孔板、有机玻璃筒、固定夹杆、位移传感器、拉杆、控温顶板、土样、控温箱。控温箱内装有土样,其壁面上开有温度探头孔,温度探头可以通过探头孔插入箱体内部土样中,土样的底部置有滤纸和金属多孔板,控温顶板和控温底板分别嵌入有机玻璃筒,并分别与外部冷浴连接,控温顶板设有位移传感器和拉杆,有机玻璃筒置于支架、支架杆和固定夹杆连成一体的框架内,控温底板外圈有一凹槽,凹槽上装一密封圈与耐高压有机玻璃筒相接触,控温底板上开有两个小孔,导水管穿过一孔与马廖特瓶相连,水头调节管穿过另一孔置于框架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有机玻璃筒导热性差的特点,可以减少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对土样温度的影响。
2.控温顶板与位移传感器连接,冻融过程中土体体积的变化将会直接反应在位移传感器上,达到对土体冻胀、融沉量的监测。
3.通过在有机玻璃管壁面上钻取温度探头孔,可以方便的将温度探头插入土体内部,可得到试验过程中土样不同层位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
4.有机玻璃筒与控温底板之间用密封圈密封,可以防止土体中水分从罐体底端渗出,可以保证补水过程的顺利进行。
5.采用支架将有机玻璃筒、控温底板、控温顶板连为一体,保证了整个试验装置的整体性,方便试验操作。
6.控温顶板顶面设有拉杆,可以方便将控温顶板放入、取出有机玻璃筒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冻融过程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冻融过程试验装置测定的土样在冻融过程中轴向位移变化曲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冻融过程试验装置测定的试验过程中土样在冻融过程中不同层位温度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4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